走进报刊亭 探究报刊亭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吉祥街和府东弄交叉口的报刊亭
女主人万翠凤:辛苦并幸福着 温暖并依恋着
在武康镇吉祥街和府东弄相交叉的路口,紧靠着沃尔玛后面,一个不起眼的转角处立着一个小小的报刊亭,原本人流罕至,却因为这家报刊亭有如磁铁般的吸引力让众多人慕名而来,不管谁经过都会在此处驻足一下,成为吉祥社区的一个头号名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报刊亭,见识报刊亭主人万翠凤,去探究报刊亭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8年艰辛守摊路
“现在大家都是看电脑、看手机,像这些报纸杂志买的人越来越少,生意自然也是越来越差了。”一大早,万翠凤就麻利地分着当天的报纸,无奈地摇头对记者说:守着这家书报摊已有8年了。
“我从小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今年56岁,16岁时妈妈去世了,21岁时从江苏兴化来乾元镇投靠外婆和阿姨们。”万翠凤回忆道。凭着在家乡学的裁缝手艺,一直做了20多年。
8年前,儿子刚上大学,老公又在一家国企下岗,裁缝生意也越来越差,让万翠凤愁眉不展。正巧,万翠凤的表弟在当时的邮政系统工作,了解到吉祥社区的报刊亭连续换了四个承包人,每个做不了几个月就走了,所以单位想找一个稳定的做报刊生意的人。于是表弟就问了万翠凤愿不愿意接手,“做!”万翠凤斩钉截铁地说,因为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就这样,万翠凤开始了她的报刊亭生活。因为家住乾元,报刊亭又在武康,她与另一位开报刊亭的表弟就每天一起骑自行车,在乾元、武康两地跑,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从不间断。在只有3平方米左右的小报刊亭里,她觉得不能忘了老本行,就把自己心爱的缝纫机也搬到了报刊亭。心想:万一有人要缝缝补补,赚点小钱也好,还能解闷打发时间。
万翠凤坦言,“卖一份报纸才赚2毛,卖不出去就要亏1块,所以实在不敢多进,自然也赚不了什么钱。”做报摊是个辛苦行当,每天早晨8点开始就要开业,一直做到晚上9点,也没有休息日。尤其是夏天更是难熬,火辣辣的太阳直射下来,没有遮挡物,整个报刊亭烫得就像个蒸笼。开始的时候,万翠凤觉得实在熬不住了就会去对面的商店里吹会空调,过一会再回到蒸笼里,可有的时候有人来买报刊,如果万翠凤在对面的商店看到就会来回赶,看不到的话就会影响了生意,考虑到这样下去总不是长久之策。于是,万翠凤和丈夫商量,咬咬牙总算装了台空调,可一般都不开,总是想省点电费。有时吹吹电扇就过去了。
小生意救活报刊亭
“以前畅销的报纸一天就能卖近20份,现在一天卖1份都困难,所有种类的报纸一天也就卖10多份。”万翠凤如是说,“现在卖报刊很难赚钱,不亏就很好了。”
以前,报刊亭只允许售卖报纸杂志,这些年为了适应形势,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于是,万翠凤的报刊亭开始卖起了香烟、饮料、方便面、餐巾纸等小百货,还兼营起了公用电话、手机充值以及电瓶车充电等业务,这让原本狭小的空间更小了,感觉被一堆货物簇拥着。
“这些生意比卖报刊好点,但现在大家都有电话了,公用电话不太打了,而且自己也能用手机充话费了……”万翠凤无奈地说。
至于为什么万翠凤能撑到今天,不得不提她的压箱宝,那就是缝纫,而且现在由于网购多了,衣服不合身的情况也多了,缝补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也正是因为缝纫生意让大家认识了她,才会来买报刊和小百货。
一上午,记者发现来修改衣裤的人远远多于买报刊的人。“翠凤啊,生意来了……”经常听到那些老熟客这样和万翠凤打着招呼。
熟客们基本都不会问价格,直接把衣裤放在报刊亭,说出自己衣裤修改的想法后再与万翠凤闲聊上两句就会放心地离去。
一位陈小姐,很生气地拿了条裤子来说,“阿姨,你看他们给我拉链缝成这样,叫我怎么穿啊,麻烦您帮我改改。”原来,这条裤子陈小姐花了200多元买来,非常喜欢,而且还特地搭配好衣服,因为腰围大小有些不合适,图方便就随便挑了家裁缝店改了大小,结果改出后的效果着实让陈小姐生气,于是陈小姐只能拿着被改坏的裤子特地来找万翠凤。“好,下午来拿吧。”万翠凤说,“这是常有的事,我经常忙不过来,有些客户就会叫别人去修改,可是没几天又会来找我,因为修改得实在是不称心。”
慢慢地,不认识的人也会慕名而来,有的人上班忙没有空闲时间,都会嘱咐家里人把衣服特地带到报刊亭修改。
万翠凤自豪地指着身上的连衣裙说,“这也是我自己做的。”记者发现碎花裙子真的很美,做工比买的还细致,为了搭配,万翠凤还用线勾了个小披肩。
支撑下去因为有牵挂
“我们也是做衣服时认识的,她不仅做工好,人也非常好。”住在吉祥苑的沈阿姨说,“我每天带着孙子总会来这溜达一圈。”正说着,送报纸的又来了,万翠凤正忙着修改衣服,沈阿姨“刷”地站起来帮万翠凤放好报纸,尽量不让万翠凤做工时被打扰。
记者发现很多老朋友即使不做衣服都会来看看万翠凤,和她聊上两句,跟家人一样,“因为有这帮朋友,我真的很高兴。”万翠凤开心地说。城市不像农村,家家户户可以串门,于是万翠凤报刊亭就成了聚会联络点,无聊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在这里随意聊天,没有束缚,会聊工作、聊子女、聊新闻……
万翠凤高兴地说,儿子今年28岁了,在瑞明门窗做设计工作,今年女朋友也找好了。“我之前就经常在想,要是儿子结婚了我就不做了。”万翠凤又不无感慨地说,“可是真的舍不得我这里认识的这帮老朋友们。我要是不做了他们去哪里找我啊,而且儿子还有这么多房贷要还,于是就想着再撑几年。”
万翠凤的丈夫从国有企业下岗后,经营过三轮车、摩托车带客生意,也去过嘉兴的超市帮别人糊纸箱子,现在在乾元做保安,每天下班后,从乾元赶到武康做饭,做完饭就给万翠凤送来。加上为儿子新买的房子正装修,老两口今年真是忙坏了,万翠凤晚上9点收摊后,要回家洗衣打扫房间,老两口还要抽空轮流去新房看装修,朋友都心疼地说,“翠凤,你又瘦了。”
对万翠凤来说,这辈子还有件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53岁时,一次性花6万元买了养老保险,现在一直在拿退休工资。她激动地说,“以前农村人哪来的退休工资,这真得感谢国家的政策啊。”
“想想儿子的负担挺重的,现在好了,报刊亭一年能赚3万多,我和丈夫也都退休了,都有退休工资拿,儿子再也不用操心我们了。”万翠凤开心地说,“我前不久还跟儿子说,最近妈妈忙,等妈妈空点了,就给儿媳妇用真丝做套衣服。”
这就是一个报刊亭女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她在我们身边,辛苦并快乐幸福着,在服务周边的居民中,温暖并依恋着朋友!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