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对河口村建起“人工湿地”
昨天下午,记者在武康镇对河口村西岑坞看到,施工人员在挖掘一个70平米的池子,紧挨池子边还有一个4米深的大池。村民老李指着眼前这个初具雏形的工程疑惑万分。“说这里建的是一个很高级的污水处理池,可看形状,怎么和老底子的处理池差别这么大。”
其实,老李口中的高级污水处理池的技术来自德国,名叫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项目,这也是我县首次试点这种治水新技术。它是今年6月,县侨联为助力“五水共治”工作,积极向上争取的项目,而其中的30万建设资金更是由省侨联捐助。
那么,这个污水处理系统究竟与传统的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不一样在哪里呢?
站在一旁的项目建设方,浙江达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超杰向记者作了详细的解释。
与传统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相比,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将每户村民的生活污水汇集进入PKA湿地前端的沉淀池。经过四级沉淀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无机沉淀物,再利用水泵将沉淀后的中水提升至德国PKA湿地净化处理。
在湿地中,共铺了五层特殊介质混合层,污水从第一层介质层的布水管流出,往下层层垂直渗透,经过植物、微生物的综合处理后最终达标排放。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可用于农田灌溉和冲洗,整套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处理。
“为确保湿地表面无积水、无臭味,建成后,我们在湿地表面种植美人蕉、黄菖蒲、芦苇和西伯利亚鸢尾,这些都是能‘吃掉’氨、氮、磷的‘净水大王’。”李经理说,“每年冬天,只需将枯萎的植物拔出,来年新的植物自身就会发芽生长。”
那么,这个高科技的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维护成本会不会很高?李经理笑着表示:“这完全不用担心。”他告诉记者,整个项目建成后,主要的运行成本仅需1.33元/天,也就是一台水泵运行的费用而已,后期运行成本相当低廉,且无需专人管理,设计使用寿命50年。
据悉,该项目预计到8月中下旬就可竣工。建成后,该自然村170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将得益于该生态处理系统。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