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 春来绿水再如蓝
东苕溪川流不息,从防风古国到美丽德清。记忆中的河水很清,鱼虾成群,可以淘米洗菜,可以下水游泳。这又是一条黄金通道,大米、丝绸、石材等从这条“主动脉”流向四通八达的水路,再运送到杭州、嘉兴、上海等地。
源自天目山,汇入太湖南。滔滔河水滋养了43万德清人,也成就了一个生态宜居之地,一个连续多年入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创业新城。
就像经济学中著名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困境一样,经济越是发展,污染越是严重。东苕溪也不例外,曾一度成了浑浊的排污水道。但如今沿着东苕溪(德清段)顺流而下,河水渐渐清澈、芦苇迎风摇曳,白鹭再次盘旋。
“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东苕溪何时能完全重现当年的清丽模样?自去年以来,随着我县“五水共治”的全力推进,作为全县治水工作的样板工程,东苕溪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改变……
日渐消散的猪粪味道
阵雨过后,三合乡康介山村空气格外清新。这里是东苕溪(德清段)的起点,对岸是杭州余杭区仁和镇。不到两公里的河段集中了杭州市祥符水厂和余杭区水务公司的獐山水厂、仁和水厂的3个取水口,日取水达75万吨,是杭州城北片及余杭区200多万人的直接饮用水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杭州“水缸”的安全。
轰——雨中,一台挖掘机扬起“臂膀”一推,一间砖瓦结构的猪舍随之倒塌。离拆除点三四百米处,便是东苕溪大堤。冒雨拆猪棚是发生在今年2月底的一幕。养猪户周德永说,今年大年初一,尽管还未到猪棚拆除的限定日期,他就开始联系生猪回收商卖猪了。
作为东苕溪(德清段)源头的三合乡治污先行一步,养猪大镇乾元镇也不甘落后。
过了乾元镇幸福大桥,人们习惯把东苕溪称为导流港。前两年,沿着河港新修了一条柏油路,一旁种着农村常见的槿树,一旁种着笔直的杨树。“风景很好,味道不好。”美景打了折扣,当地村民谁也不愿意放慢脚步多加欣赏。原因就在于大规模的生猪养殖。
乾元镇农办主任王伟忠说,乾元镇全镇生猪存栏量占到全县的1/3,仅东苕溪(乾元段)两岸生猪存栏就达到了3万多头。到今年5月底,乾元镇生猪整规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全镇772个养殖场关闭,生猪存栏量从25万多头减少到5万多头。
眼下天气正热。乾元镇程氏兄弟养殖场的老板程力航一早便来到养殖场查看污水处理池工程进度。具有十多年养殖经验的他渐渐认识到,再也不能以节省治污成本来产生效益了。今年猪场拆了一半,拆除的部分种上了梨树。另一部分保留,配套的污水池是按照工业标准建造的,设计容积2000立方,雨污分离后经过处理再排放到农田里。
据环保部门相关数据显示,7月份,奉口、城南翻水站、幸福大桥和东升四个断面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以上,这意味着东苕溪德清县境段水质达标。
河水渐渐不再浑了
7月18日,东苕溪旁,晃动着一个忙碌的身影。原来村民汪年珍早早地起来,在清洗一家子人的衣服。
汪年珍家建在东苕溪旁,按时髦的说法那就是独栋“江景别墅”。不过住里头,汪年珍并没觉得舒坦。“一年365天有300天是门窗紧闭的。”
至于原因,汪年珍描述:“开矿嘛,灰尘就跟下雪一样。”路边上的树叶是灰白的,屋顶上的瓦片也是灰白的。这里时刻在上演“保卫战”,家家户户关着门窗,就连窗帘也是拉得严严实实。尽管如此,灰尘仍无缝不钻。“晚上拖地拖好,早上起来雪白一片。”
直到今年,这里才有了变化。河水变清了,大家又能在河里洗衣服了;不再怕“吃灰”了,左邻右舍打开门笑脸相迎……汪年珍寻回了刚嫁到康介山村时的记忆。
进入三合乡八字桥村,驾车沿着支离破碎的水泥公路一路往东颠簸,房屋渐渐稀少起来,最后出现在眼前的是十余亩平整的土地,紧紧挨着东苕溪西险大塘。曾经,这里一个码头挨着一个码头,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数量达7个之多。如今,码头和机组全部拆除,既没有往来繁忙的船只,也没有漫天飞扬的尘土。
这些变化来源于政府“铁腕”治矿的举措。自去年8月份矿山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三合乡按照“治重疴必须下猛药”的要求,对东苕溪沿岸的机组码头进行了集中攻坚。目前,全乡所有矿山企业已经全面停产,共拆除矿山码头55个,机组19套,百分之百地完成了矿山整治任务。
保留的康介山矿业有限公司八矿区经过道路硬化、植绿护绿等措施“增色”不少,其中一套污水处理系统更是夺人眼球。据介绍,该系统采用电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对码头停靠船舶生活污水及公共厕所污水进行处理。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沉淀等环节后,进入人工湿地,通过实地治污根系以及菌胶团共同作用,净化后实行再利用,定期用于园林绿化的浇灌。
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以东升断面为例,去年9月份主要污染物悬浮物浓度在600mg/L以上,今年6月下降到100mg/L以下,低于湖州市下达的标准125mg/L。这个数值用肉眼来看代表什么程度呢?“接近于我们平时洗衣服漂洗了两次之后的清水。”
工业治污的德清标准
对于很多常年在东苕溪上跑运输的船民来说,去年3月份开始的“大堵航”至今令人印象深刻。航道上堵了近千艘船,河道喧嚣得如同集市。随着大部分石矿的整治关停,长长的东苕溪航道上,基本上偶尔才会看到一艘石料运输船。
“现在每天船舶的签证量在100艘左右,去年同期每天有七八百艘船进进出出。”县港航局乾元检查站负责人介绍,这样的船舶签证量,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历史最低。
船少了,不代表管理松了。相反,我县对东苕溪(德清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严要求,船舶污染治理被纳入治水工作之一,船舶生活垃圾要集中存放、上岸处置。
今年,德清700艘本港船都免费领到了一个加盖的蓝色船用垃圾桶,上面印有自己的船号。县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与市里的标准一样,到今年年底,要确保船舶生活垃圾储存容器配备率100%,船舶生活垃圾上岸率超95%。”
东苕溪(德清段)全长29.5公里,沿线工业企业6家,其中化工企业2家,船舶修理厂3家,丝厂1家。虽然数量少,不过都量身定制了“方案”。“2家化工企业虽然距离东苕溪有几公里,但我们还是列入了化工行业整治计划,已经于去年搬离。船舶修理厂规模小,我们要求他们规范废物处理,进行油污回收。丝厂受市场影响,目前正处于停产状态。”
生态源头再现水清岸绿
伴随着挖泥船“隆隆”的作业声,导流港河底的淤泥顺着延绵的排泥管在1公里外的排泥场喷射而出。5月20日下午,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导流港清淤工程(德清段)正式开工。
近年来,由于东苕溪导流港沿线大量石矿开采以及水土流失、崩岸,导致河道淤积严重。县水利部门为全力助推“五水共治”工作,提前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导流港清淤工程(德清段)。该工程起于德清大闸,止于洛舍小东山,全长13公里,投资达8738万元。计划通过1年左右的时间清除导流港内237万方淤泥。
据县水利部门介绍,为加快工程进度,后期将投入多台设备同时作业,日清淤能力将达到5000方以上。工程实施后,通过堤岸生态加固治理、河道清淤整治等措施,将有效提升河道行洪和引水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状况。
而河的灵动,不仅在于水的清澈,更在于岸的美丽。
记者乘船沿着东苕溪从乾元来到三合。该河段,一侧是长长的东苕溪西险大塘,另一侧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船头劈开波浪,船尾激起浪花,惊起一只只白鹭、灰鹭。行至三合乡塘泾村附近,一只水鸟扑腾着翅膀,不等记者拿起相机,就已经从水面掠过。
其实,这已是东苕溪流域水环境治理出了成效的不争事实。对于整个德清而言,这条“清溪”既是人们美好记忆复苏的起点,也是让美丽德清绽放的生态源头。
“相信,不久的将来,东苕溪绿水如蓝的场景,又可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一位居住在河边的老德清人说。
矿关船少水清了
数说阶段成效
挂图作战:
沿线共确定179个整治点,目前已完成131个整治点。
生猪整治:
2013年以来东苕溪沿线107户生猪养殖场已全部关停,减少生猪存栏3.6万头,总关停(拆除、转产)面积5.41万平方米。
铁腕治矿:
2013年停产休整矿山企业14家,对10家已经提前开采完出让资源总量的矿山企业收回采矿许可证,拆除加工机组40套、码头83座,无矿山加工机组全部取缔。
智者乐水
记忆中的江南,是那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是那一洼水草茂盛的池塘,是那一把掬在手中的甘甜。
这样的美好曾逐渐远去,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让人难以忍受的污浊,让我们这样的水乡人,居然有身在江南找江南的尴尬和黯然。
庆幸的是,在“五水共治”的大背景下,终于又找到了回归清澈的希望。我们已经欣喜地看见,德清治水的动作很大,项目很多,势头很猛,前景很令人鼓舞。与“五水共治”一脉相承的“九法治水”,让全县的水环境渐渐发生了变化。
抓治水就是抓改革、就是抓民生、就是抓转型、就是抓社会治理、就是抓作风转变。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是“五水共治”的重要目的,也将推动德清的“两美”建设。
智者乐水。经济利益的阵痛过后,那一片青山绿水,将更令人神往、更值得人们“适彼乐土”、“适彼乐郊”。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