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德清新闻

耄耋老人叶兴隆:我曾在日本兵营当伙夫

发布时间:2014-07-22

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段抹不去的历史记忆,而对于96岁的老人叶兴隆来说,更是如此,他曾在日军驻新市守备大队军营当过三年的伙夫。


在新市镇西安街31号一幢老平房中,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对于当年的经历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老人原为金华浦江人,16岁那年(1935年),他只身来到杭州谋生。一开始在一家店铺做学徒,虽然辛苦,倒也能够吃得饱、穿得暖,生计无忧。然而就在两年后的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同年年底,日军占领了杭州。杭州城内有能耐的都已经逃亡,商业活动也渐趋冷落,大量平民失业,叶兴隆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那时候,日本人为了稳定杭州,就会在西湖边招募临时工,做一些运输等苦力工,给少许的工钱,一些商家也会加入进来。“但是这些工都是有一天没一天,打一天工能维持两天的生活,如果连着两天没活干就要饿肚皮了。”叶兴隆说,迫于生计,那段时间天天去西湖边排队,但也常常挨饿受冻,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时间到了1939年,日军招募劳工,要在新市修建碉堡,叶兴隆和其他六十多位劳工一起来到了新市。“那一天是三九年八月十六(农历),我记得清清楚楚,一起来的有泥水工、木匠、石匠等等。”叶兴隆说。由于语言不通,常常要遭受打骂。“头三个月是真的很痛苦,日本话我们听不懂,稍有做得不对就要挨打挨骂。”后来时间长了,能简单听一些指令,也不至于做错受罚了。


碉堡修好之后,一同来新市的其他人都回杭州去了。而叶兴隆因为孤身一人,老家的人也早已联系不上,正好日军兵营里还需要个伙夫,他就留了下来。“日本兵营就在我家的河对岸那块地方,2003年刚刚拆掉。”叶老说。





虽然在日本兵营当起了伙夫,但是叶兴隆并没有忘掉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日军时常搜捕游击队员,隔三差五就会抓捕一些人来审问。这些人被关押在牢房里,叶兴隆与其他几个就负责送饭照顾。送的饭菜多是日本人吃剩的,他们就尽量挑拣一些干净的送去,让他们在严刑审问之后还能稍微吃点好的。


有一次日军去乡下抓捕游击队员,抓回来十五六人,关押起来审问。叶兴隆看到这些人当中,不少人应该就是普通老百姓,不知道游击队的详情,被抓来严刑拷打审问实属冤屈。于是他主动要求给这些人送饭,并给这些百姓的亲属送信。叶兴隆至今还记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如李青龙(音译)、张永福(音译)等等。


“我把他们亲人送的衣服拿进来,又把他们写的书信送出去,约在朱家桥头见面,早早地他们的亲属就已经等在那里。”叶兴隆说,看着这些人被拷打审问,痛苦不堪,自己力量单薄只能帮到这里,希望他们的亲属能想法子把他们救出去。但最后,这些人还是被日本人杀害了,尸体被埋在了发祥桥南的一片荒地里。


1941年底,叶兴隆娶了老婆成了家,他就从日本军营退出来,在街上开了一爿茶馆。虽然过去已经七十多年了,那些忍辱负重的日子叶老先生还是记忆犹新。“现在国家强大了,再也不用怕了。”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

浙江德清试点医保城乡一体化 [2016-08-27] 湖州德清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 [2016-08-27] 浙江德清试水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惠... [2016-08-27] 德清智造踏“云”奔跑 [2016-07-29] 老宅改精品民宿 德清民宿和地理“... [2016-07-29] 美翻!莫干山劳岭村老宅成度假民... [2016-07-23] 以城乡一体化改革为龙头 德清“击... [2016-07-23] 专家畅想德清通航产业未来 [2016-06-21] 莫干山上了今年9省的高考卷 德清... [2016-06-14] “十一”黄金周 我县旅游入账9.4...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