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茶糕何以做成“舌尖上的德清”
新市茶糕,作为舌尖上的德清之地方美食,已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城市1对1》友城故事——中国德清对话西班牙瓦尔斯,成为新市乃至德清的一张金名片。片中的出镜茶糕店——位于西河口的真传茶糕店一下子名扬四海,成为了新市顶正宗的茶糕店之一。
那么,这家店的正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记者近日赴新市一探究竟。
清晨,真传茶糕店店主程阿新夫妇就在一起,为赶制当天一天50箱左右的茶糕订单而辛苦劳作。原来,除了要接待新市镇上店家附近的居民早点外,还要完成各种前一天下单的顾客,因此,茶糕的订单是真传茶糕店的大生意。
细细的雪白的米粉,方方的木制的糕架,圆圆的有着细眼的筛子,一块钢板刀,一块案板,组成了看似简单实际很吃功夫的家什。米粉筛好后,放在糕架内的竹片上,竹片上也铺着纱布。铺满后,再用竹条隔平架上的米粉,然后开始放上已经调制好的肉馅。一蒸架刚好是16块。待肉馅全部放好后再撒上一层米粉,这样茶糕就显得有点隆起,再用铁皮片分隔成16格,隔出糕与糕的界限,就可以放到蒸笼里去蒸了。不一会儿,就香飘满室了,阿新的妻子忙着将出笼的茶糕夹出来放在箬叶上装箱发货,用箬叶茶糕既有清香,又防粘。
你别看这工序不难,其实它不容易。首先是材料的准备。阿新说,就拿这肉馅来说,就与别家不同。这里的肉馅要有嚼劲,里面就不单是肉质要好,而且还有一道特殊的工序叫卤水,要优质的肉皮熬制而成,这样吃起糕来油润而不腻,不显得干。一蒸架16块糕用量也讲究,米粉2斤,肉9两半,丝毫不差。而最后茶糕放肉馅工序馅料隆起的程度也很有讲究,像这样的热天吃要隆起、卤水冒头,如果天冷客人要带回家去吃,这就要藏卤水。
虽然说,当年新市镇上的茶糕近代祖师爷王福康在新市糕团一店所授徒弟甚多,但他自创的“康福多”茶糕品牌还是没能传下来就撒手离去。手艺被徒子徒孙在新市街上发扬光大。现在,新市镇上大大小小的茶糕店十多家大同小异,把王福康们的祖传技艺传承了下来。
就在离真传茶糕不远,才二三十步的距离,隔一条新市市河,新市著名老街景点西河口的入口处,就有另一家号称百年老字号的阿福茶糕店。店主也是一对夫妇。他们解释说,百年老字号,是这家店的手艺传承了百把年,男店主自称也是从多家师傅处学来的这门手艺,与真传茶糕店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肉馅颜色更深。“含山那里最多一次订了700块,平常不多,一般一天是100多块。”阿福茶糕店里生意一般,但也有外地订单在做。
在新市平安路附近,记者又看到了两家茶糕店。一家叫根芳茶糕店,在三里湾路,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很好。记者直接走到里屋,看到做糕师傅正在做糕。记者表示要拍一个照,师傅很客气地说:可以拍的。这家店的量老板娘说出的数字与真传茶糕店不相上下。家住在边上小区的五龙化工员工宋浩亮正在吃早餐,他说根芳茶糕店的茶糕很多是供应酒店、大企的,糕做得不错。而另一家交通路上的平安美食店,也做着茶糕,里面的消费者也不少。
作为新市本地资深吃客,在保险公司任职的邱晓英和德清三中工作的吴新生说,新市茶糕,平安路根芳茶榚店,东栅头新林茶糕店,广福桥金祥荼糕店,太平桥下面的阿新茶糕(即真传茶糕)比较好吃,糯香而有嚼劲,肉鲜而有质感。吴新生更进一步指出,吃新市正宗茶糕要冬天,有冬笋韭芽才好吃!对于这一点,程阿新说明了一下:现在的韭芽太老,要冬天韭芽很嫩,也才有鲜嫩的冬笋,放在茶糕里吃起来味道就赞了!
作为当地的知名文化人士,韦秀程对新市茶糕作过一番认真的考证。从仙潭文选里,新市“茶糕”二字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出现了,至今已经沿续300多年,早期出名的字号为万家春、一家春茶糕店,光绪年间创设的新市同福楼等生产的新市茶糕一度在上海登报纸广告,远销香港。从民国初年到后来公私合营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涌现的有名有姓的茶糕传人有程振达、王阿福、姚丫头、王福康等一代宗师。当年公私合营后的新市北街上的糕团一店,与新市顶有名的酱羊饺店——张一品并肩而立,成为新市美食史上的绝代双骄。
目前,新市茶糕再次迎来发扬光大的一天。除新市镇上的十多家茶糕店外,在县城武康也出现了多家从新市搬去或学去的新市茶糕店。武康镇政府大楼后面的老周新市小吃店就在做茶糕,老板声称自己是正宗的新市人,做的就是正宗的新市茶糕。群益街德高斜对面的康福多茶糕店,拥有众多新市及武康等地的忠实“粉丝”。除了县内,新市茶糕已经辐射杭嘉湖地区,余杭、苏州、南浔等地都开设了新市茶糕店。真传茶糕掌柜程阿新颇有王福康之风,除制得一手货真价实的好糕外,还摒弃门户之见,开门授徒,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风。目前他已经在县内外收徒60名,这些徒弟无一例外地走出新市,到外地开店,成为打响新市茶糕在外地名声的一支生力军。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