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7月7日已经出梅,即将进入伏夏,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冬病夏治也将要开始。7月9日,记者来到县中医院,了解今年冬病夏治的有关情况。
走进中医院三楼的国医馆,就能闻到一股股艾灸产生的草药香。在走廊上,一位女士正在进行艾灸治疗,她的双膝正面扎着艾灸针,针上的艾草正冒着屡屡青烟。她告诉记者,她的膝盖曾因车祸受伤,遇到湿冷天气就会发寒疼痛,夏天也进不得空调房,通过艾灸可以缓解这样的症状。而在病房中,还有不少人正在拔火罐、针灸。
针灸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叶赛球告诉记者:“今年的7月18日是入伏第一天,也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第一天,目前医院已经接到不少人的预约电话,总计已经有五六十人。”叶医师告诉记者,冬病夏治包含贴膏药、针灸、拔火罐、艾灸等等疗法,18日开始的主要是贴膏药,俗称三伏贴。
冬病夏治具有温阳益气,健脾补肺益肾,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主要针对寒湿型疾病,冬季发作或者潮湿阴冷天发作,比如气管炎、咽炎、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胃冷、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叶医师告诉记者,冬病夏治也要看病人实际情况具体采取不同的疗法,膏药对皮肤的刺激比较明显,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对于初次进行治疗的患者,膏药的贴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水泡等症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这类本身皮肤容易引起病变的病人,就更需要注意。在进行冬病夏治的时候,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虽然中医理论上,入伏前三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间,但现在在炎热的夏季都是可以进行的,比如艾灸、拔火罐等。“这些天,来医院做艾灸、火罐的也是越来越多,很多都是每年都来的老病号。而18日开始,之后的30天内都可以来贴膏药。”叶医师说。
叶医师还向记者介绍了几款针对气管炎、哮喘的食疗方子:
黄芪炖乳鸽:炙黄芪40克,乳鸽1只。将乳鸽宰杀去毛及内脏,与黄芪同入炖盅内。加盐、葱姜、料酒、味精等调料,隔水炖90分钟即成。佐餐服之,一周两次,连服一个月,可补脾益肺,固本定喘。
人参核桃粉:白参100克,核桃仁500克,绵白糖100克。将白参烘干碾成细末,核桃仁碾成粗末,两者混合,兑入白糖,拌匀装瓶备用。每日两次,每次15克,用开水调成糊状服用。可补益肺肾,纳气定喘。
虫草炖老鸭:冬虫夏草20克,老鸭一只(3斤左右)。将老鸭宰杀洗净,再将洗净的虫草纳入鸭腹中,加料酒、葱姜、盐、味精等调料,入锅煮至老鸭肉熟烂即成。可补肾益精,止咳顺平。
而据记者了解,今年院方还和卫生局共同推出活动,凡共同关注“健康德清”和“德清县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将指定信息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即可有机会获赠中医院提供的冬病夏治免费诊疗券一张。而在三伏天期间(7月18日开始一个月),“健康德清”微信公众号在每天8点、9点、10点、11点、12点赠送冬病夏治免费诊疗券一张。具体抽奖、领奖事宜请市民及时关注两个微信公众号消息。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