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改设计也要确保“湘溪圩区”质量
“过去点,再右一点。”昨天早上八时,艳阳高照。在三合乡八字桥村湘溪闸站施工现场,测量放样队老刘正朝着几十米开外的队员大声喊话,以确保放样的准确性。“这是我们每天的必备工作,随时都要进行地质地形的勘测,来保证挡墙桩位的准确性。”记者看到,施工现场左侧的湘溪大闸建设已完成并通航,右侧的泵站工程上,77个灌注桩已全部完成,十余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底板扎钢筋施工,为后续项目打好基础。
“我们的项目不同于别的水利工程,闸站下游就是东苕溪,目前汛期水位高,防汛压力大,在闸门和泵站的项目推进上可是容不得一丝马虎。”施工方项目经理刘全海指着泵站外的一二级围堰介绍。“灿鸿”台风来临时,项目部连夜往一二级围堰内注水,确保泵站两边河港的水位平衡,在当前较大的防汛压力下,项目质量、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整个项目部所有人员紧绷的一根弦。
谈起抓工程质量,正在泵站底板上扎钢筋的施工人员小张感受颇深。“我们没做过这么大的工程,在灌注桩施工初期,一些工作的细节上没有做到位就被总监批评还扣钱了。”小张口中的总监便是项目监理方负责人刘安宁,原来灌注桩刚刚施工的时候,像别的工程一样,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施工人员们完成一个灌注桩就直接进入到下一个的工作中,殊不知每个灌注桩的施工工序必须履行施工质量的“三检制”,一旦没有经过验收,就不能进入下一个灌注桩的施工。
为了确保泵站的工程质量,湘溪圩区整治工程还有一次较大的设计变动,这可是众多水利项目中少有的。“前阶段,闸门侧施工期间,另一边的泵站施工处还是一片汪洋,此时,泵站侧挡墙初步设计图已经完成,是确定采用搅拌桩的设计方法。等到闸门侧施工完毕,泵站侧施工处排水后,介于后续看到的实际施工现场地质地貌情况,我们觉得搅拌桩的设计可能无法抵挡淤泥侧滑下来的压力(侧向土压力),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湘溪圩区整治工程业主单位负责人王一丰告诉记者,发现问题后,业主单位召集施工项目部、设计、监理等人员迅速召开专题讨论会,决定由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对现有地形地质进行补勘,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原先设计好的搅拌桩更改为如今的钻孔灌注桩,保证了项目质量,如今,长约120米的挡墙正在紧张施工中。
湘溪闸站工程自2014年1月22日开工建设以来,已经形成了封闭式施工环境,目前工程已完成总量的60%,其中中间岛及水闸18.5高程以下结构工程已浇筑完毕,泵站侧二期围堰填筑完成,桩基施工已开始。截至8月底工程累计已完成投资约6900万元。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