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季,说说求职和招聘
今年的就业季早已呼啸而来。这段时间,对于9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们来说,除了离别校园的伤感之外,还有“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就业问题。来到8月,一些毕业生早已成功就业,但也不乏仍在努力求职的,还有一些则徘徊在就业与创业的选择中。
不得不说,今年是最新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全国高校有749万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这样的环境下,毕业生的就业到底难不难,企业用工到底缺不缺?
家乡和大城市各有吸引力
据了解,这几年来,德清籍的高校毕业生每年有3000人左右。其中,除了升学读研究生、出国留学之外,往年有50%左右的毕业生初次就业选择回到原籍,也就是回德清来工作。
县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就业处的相关预测认为,今年选择回德清工作的毕业生应该继续保持在毕业人数的50%左右,还有50%左右则选择在外地就业。
如今的毕业生主体都是90后,对一些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多的困扰是在何处满意就业,而不是能否就业。
“我的专业主要是培养银行从业人员,考虑到现实情况,比如在本地工作更容易拓展业务关系,以及银行更喜欢招本地员工等因素,我决定还是回德清工作。”现在,已经在一家银行工作的小董,更注重自己职业的规划以及职业要求。他觉得德清虽小,但并不等于发展空间也小。专业的关系,小董在求职中并没有觉得太难,相反他认为工作机会其实挺多。
刚刚成为德清电大老师的小俞,同样选择了回到德清工作。“我一直很想成为一名教师,但是因为学的是会计,从没想过自己真的能够从事教师行业,后来电大来我们学校招聘,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就去报名了,最后也成功入职,对我来说实在是个太及时的机会,我挺满意现在的工作。”面对身边不少同学出国留学、读研,有些去了大城市工作,小俞觉得工作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她说自己的个性更适合小地方,外面闯荡的挑战和压力或许不是她能承受的。
学工科的小胡在杭州一家银行找到工作,她感慨说:“德清工作机会太少了!”家在武康,小胡坦言,最初她也考虑过回德清,但无奈薪资满意且有发展前景的好工作难找。“德清找工作不难,销售、前台、文案招得挺多的,但工资也就2000元左右,对学历的要求也低,自己也挺不甘心的。而我又是一个工科生,报考公务员的专业限制让我不得不放弃这条路。”小胡说,杭州的工作、学习的机会都多,虽然生活成本高,但会是她努力进步的动力。
德清与杭州、上海等城市“近距离”,也让众多德清毕业生愿意去这些城市工作。“杭州、德清距离很方便,现在又有城际公交、高铁,去杭州是挺方便的。”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小宋说,今后她的工作目标还是以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大城市的氛围是自己喜欢的,也对自身发展前景更有利。
缺经验的毕业生和缺人才的企业
其实,不少毕业生是想留德清的,但感觉机会太少。小地方,对他们来说,生活压力小,生活质量能更高。
“现在工作挺难找的,德清如果没有找到就去杭州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嘉兴)的小金,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他颇为感慨地说,自己挺想回德清工作,但工作却不是很好找。虽说德清的制造业企业挺多,小金学的正好是机械设计制造,但他说,真正适合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却不多。“好多工作岗位都是要求有经验的。”面对企业的要求,小金觉得,德清企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其实不太多。
同样,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小王,也有类似感受。“工作还是难找的,主要还是经验问题。”小王学的专业是通信工程,目前来说是不少企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但是,个人对工作的要求以及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往往没办法统一。“还是打算去杭州找一找,毕竟机会更多,离家也近。”对很多毕业生而言,除了德清之外,杭州还是首个选择就业城市。
在前不久的德清小微企业专场招聘会企业进场114家,其中小微企业85家,推出岗位1357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岗位436个。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难的局面下,对企业而言,却面临着人难招的尴尬。
德清晶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沈小芳在招聘中,觉得最难招人,尤其是对企业发展很关键的CNC工程师。“很难找啊,现在企业其实还是挺缺人的。”沈小芳说,对企业来说,更希望是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可以更快地适应、进入工作状态。应届毕业生往往不是企业最理想的选择对象。
当然,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也没有给毕业生很大的动力。“企业目前的工资是不高的,但日后的发展前景不错。”沈小芳觉得,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选择这样的成长型企业,其实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是有好处的。
制造业是德清的传统产业,而高级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各大企业最为紧缺的人才。姚思斌是浙江泰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她说招不到好的技术工人才是企业最大的困扰。“技术人才很难招,企业很多技术工都是从杭州老厂调过来的。”姚思斌表示,企业机修工的岗位一直招聘难度很大,因为引进的数控机床很先进,本地机修工基本都不能胜任。
“我县的装备制造业是传统产业,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一直是较为紧缺的。”县人力社保局就业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的“招工难”问题中,最突出的依然是高级技工短缺的情况。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技术工人的需求已越来越大。尽管不少企业的技术岗位开出的条件非常有诱惑力,工资待遇每月往往都有上万元,但还是很难招到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紧缺,市场上供不应求。
“机械类毕业生,真是供不应求。”作为培养高级技工的湖州技师学院,副院长沈朝华介绍,学校每年的机械数控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十分受到企业的欢迎。而原因就在于,这些毕业生不仅有技术和经验,年龄一般也在21岁左右较为成熟,在企业也更能稳定工作。
但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其实不多。“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往往都是管理类为主,专业性不强。”一位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士表示,但企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是最大的,技术性人才才是企业最缺的。尤其对于德清来说,制造业较多,高级技术人才紧缺。而在一些招聘会上,记者发现毕业生可选择的职业相对来说较为狭窄,销售、外贸人员以及管理类的文员是较为常见的岗位,但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却不大。
关注新兴产业中就业机会
其实,对德清来说,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酒店旅游、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各类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记者了解到,地理信息产业在德清这几年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大量引入,也带来了广大的就业机会。不过,记者也了解到,地理信息企业的招聘往往选择外省。
“地理信息产业很多从北方、中原地区发展起来,那里的人才培养也较早。”位于科技新城的地理信息企业,浙江海源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东表示,很多地理信息企业也都是从北方引进而来,在人才招聘上,也习惯与原来学校对接,通过较为成熟的校园招聘等方式输送人员。而本地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基础还不够扎实。
吴东说,地理信息企业需要的人才也有“三六九等”,分不同层次。现在企业招人难,还是结构性用工问题。“其实与制造企业一样,地理信息企业的初级人才不缺,缺的还是高级人才。”吴东说,高级人才不仅要有技术,同样还要善于管理,这必须还是要有多年工作经验的。
“毕业生可以多来企业走走看看,我们很欢迎,有沟通交流,才有更多的相互了解。”吴东表示,对于毕业生来说,当招聘信息不多的时候,主动出击还是必要的。就业上,其实企业和毕业生处在相互选择的位置上。
根据这些年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湖州技术学院已经从2013年开始开设了地理信息专业,已经连续两年为科技新城的地理信息企业输送人才。“这些年,学校根据我县的产业发展,作了专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培养适合本地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沈朝华说,今后企业需要更加主动与院校对接将是一个趋势,对企业招人、毕业生就业,都是一个更好的方向。
沈朝华表示,面对如今技工、新兴产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他们也正在积极搭建平台、扩大基地,为企业做好人才培养服务。
编 后
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一些还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认为,这个八月份是黑色的。
不要那么悲观。就业,也并非只有在招聘会上才能完成。在进入职场前,大家更应该找准方向,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当然,职场新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自己的择业观,明晰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断提升自我,早日实现从学生一族到成熟职场人的蜕变。
后续,本版还将关注那些从车间一线干起的大学生,一些奔跑在田野上的新生代农民,不断进行“头脑风暴”的青年创客,听听他们的故事,你会感到希望就在前方!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