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德清新闻

她参与乌兹别克斯坦首家丝厂创办

发布时间:2015-07-10

近日,武康镇一位名叫尹宜德的读者向记者提供了几张老照片,分享了她从一个懵懂的初中毕业生,成为一个下放青年接受锻炼,再成为挡车工、车间主任,最后在企业转制后,独立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开起一家丝厂的奇特人生经历。


1966年,尹宜德(下图前排左2)刚刚初中毕业,在同一年她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而其中一张老照片就摄于文革期间,是德清一中初三(2)班全体女同学和工宣队队员的合影。“闹了两年的革命,我们迎来了复课的消息,同学们高兴地回到学校,就见到了照片上那两名工宣队的队员。”尹宜德告诉记者,复课同年,工宣队就进驻了他们就读的德清一中(初中),动员学生下放农村。为了响应号召,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下放中。


在尹宜德的印象中,下放的经历先苦后甜。1968年11月28日,她下放到城关联谊大队务农,那时候人生地不熟,连农活也做不好,但是一年后,她慢慢地熟悉了周边的农村环境,还成了当地小学教师,负责给孩子们上课,


“那时候的师资力量并不充裕,不像现在这样一个年级就有好几个班,那时候三个年级才一个复式班,一个老师教一个复式班,每门课都是这一个老师在负责。”相对于繁重的农活,尹宜德更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虽然也很累,但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她收获了快乐。


7年后,下放结束,26岁的尹宜德被分配到德清丝厂做缫丝工。下放的经历让尹宜德养成了吃苦耐劳、认真好学的好习惯,初为缫丝工,这些优点马上表现了出来。从普通的挡车工,到车头工,再到工厂、车间主任、副厂长,尹宜德只花了8年时间。


1998年,企业改制内退,尹宜德本该退休,却不料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印度公司找到了她,想让她帮忙去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开一家丝厂。


“可能是因为我是从基层上来的,缫丝的所有流程我都知道,请我一个就相当于请了好几个,而且我还有去日本学习的经验,所以他们就找到了我。”尹宜德跟记者开起了玩笑,她告诉记者,当时前苏联解体不到十年,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比较落后,印度人就想在那里开办一家缫丝厂,考虑了一段时间,她决定前往闯一闯。


“一个俄语翻译,六组在中国进口的自动繅,几百个需要我手把手教的工人,没想到我真的把厂子开起来了。”指着在那时拍的照片,尹宜德告诉记者,作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个缫丝厂,他们的起步无疑是艰难的,一切都要从零做起。为了给上百员工上课,她努力克服语言沟通障碍,不仅自己学习简单的俄语,还用上了手势,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教。


就这样,两年时光转瞬即逝,厂子也办了起来,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赞誉,但是又一个问题出现在尹宜德面前。薪水非常优厚,身体却因为辛苦而几乎累垮。在两者之间,她最后选择了后者,带着两年所赚的7万元荣归故里。


现在,66岁的尹宜德身体很健康,空闲的时候,她总喜欢翻翻以前的老照片,随便找出一张照片,尹宜德都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这照片看似平常,每一张的背后都有我的一段回忆,也是我这一辈子和那一个时代的缩影。”尹宜德感叹。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

浙江德清试点医保城乡一体化 [2016-08-27] 湖州德清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 [2016-08-27] 浙江德清试水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惠... [2016-08-27] 德清智造踏“云”奔跑 [2016-07-29] 老宅改精品民宿 德清民宿和地理“... [2016-07-29] 美翻!莫干山劳岭村老宅成度假民... [2016-07-23] 以城乡一体化改革为龙头 德清“击... [2016-07-23] 专家畅想德清通航产业未来 [2016-06-21] 莫干山上了今年9省的高考卷 德清... [2016-06-14] “十一”黄金周 我县旅游入账9.4...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