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德清新闻

莫干黄芽的“黄”何时能广为人识?

发布时间:2015-04-10

时令进入清明、谷雨之间,正是春茶大量上市的季节,记者走访我县多家茶场得知,作为我县茶叶市场著名品牌的“莫干黄芽”,尽管畅销省内外,但是真正经过特殊工艺“焖黄”制成的“莫干黄芽”黄茶,销量并不多,基本是以销定产,年销售量不到全县茶叶总产量的20%。事实上,唯有经过“焖黄”,方能产生大量的消化酶、防癌功能才更有效。


据了解,莫干黄芽起源于晋代佛教盛行时,僧侣上莫干结庵种茶。民国后一度失传。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茶叶泰斗、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教授庄晚芳、张堂恒指导恢复了历史名茶“莫干黄芽”,并在横岭大山顶种下莫干黄芽的母树。赵荣林、汪祥珍夫妇为第一代传人。全县其它所有的莫干黄芽茶树,皆是从这两棵母树上剪枝扦插繁殖而来。1982年,由省农业厅公布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名茶”,位于“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后,居第三位。


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产的黄茶类“莫干黄芽”鲜叶原料太细嫩,干茶产量很少(亩产不到一斤),价格较高。加上消费者均喜饮绿茶,而黄茶干茶色泽和汤色、叶底均偏黄,影响黄茶类“莫干黄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开发。从九十年代起,经省农业厅茶叶科研究,去掉“焖黄”工艺,鲜叶原料放大至一芽二叶;改为绿茶类,“莫干黄芽”名称不改。


“与长兴的紫笋茶、安吉的白叶茶相比,我们德清的莫干黄芽很有特色。”莫干山镇常务副镇长沈神武说:但由于黄茶的汤色较黄,很多人都误以为黄茶是陈茶,市场需求量较低;同时,“焖黄”工艺复杂、耗时,价格也高不起来,导致很多茶场不愿意制作“真正版”的莫干黄芽,除非专门有客户的订单才加工制作。这个说法,也得到了莫干山镇仙人坑茶场老板吕才宝、筏头乡瑶坞彩佳茶场场长陈彩佳的认可。


在横岭生态园茶叶制作坊,记者就“焖黄”工艺采访了莫干黄芽第一代传人汪祥珍。汪祥珍说:莫干黄芽的加工,摊青、杀青、揉捻、理条、干燥等程序与绿茶相似,但在操作时间、温湿度控制上有区别。莫干黄芽特有的一道“焖黄”工艺最为关键,它可以使茶叶色泽绿润微黄,香气清新持久,滋味鲜爽浓醇,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成朵。汪祥珍指着用纱布包裹着的茶叶告诉记者:“焖制很讲究,经过两个小时的焖烧才能完成,要时常翻看,不能焖焦,也不能焖太黄。否则茶会变得苦涩,泡出来的茶汤是浑浊的。”已经继承家业的赵雪峰站在一旁补充道:“炒茶可以用机器替代,可是‘焖黄’这一环节目前还只能人工制作。因为机器焖不出特有的色香味。”


据我县茶叶研究者蔡泉宝介绍,莫干黄芽的功效主要是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焖黄的结果,发酵度为10%~20%。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都有一定的功效。


“近两年,‘莫干黄芽’黄茶有了新卖点。”德清石颐茶场总经理康如忠说,尽管每斤黄茶销售价格比绿茶要高出150至200元,有眼光和学识的、慕名而来的客商正逐渐增多。但是要让更多的人都认识到真正的“莫干黄芽”,还需要广为推介,如此,才能让莫干黄芽在差异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浙江名优区域品牌竞争中取得较高的声誉,重振历史名茶辉煌。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

浙江德清试点医保城乡一体化 [2016-08-27] 湖州德清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 [2016-08-27] 浙江德清试水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惠... [2016-08-27] 德清智造踏“云”奔跑 [2016-07-29] 老宅改精品民宿 德清民宿和地理“... [2016-07-29] 美翻!莫干山劳岭村老宅成度假民... [2016-07-23] 以城乡一体化改革为龙头 德清“击... [2016-07-23] 专家畅想德清通航产业未来 [2016-06-21] 莫干山上了今年9省的高考卷 德清... [2016-06-14] “十一”黄金周 我县旅游入账9.4...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