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人民广场演绎过多少风云故事
每到傍晚,乾元镇人民广场是全镇最热闹的地方,孩童在广场草坪上追逐嬉戏,年轻人打球健身,老人沿着跑道踱步聊天,一派安逸祥和景象。但是,你可知道,人民广场因何而建?其中演绎过多少风云故事?
1966年5月16日,中央下达“五一六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由此“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6月,德清的几所中学相继“停课闹革命”,迅速掀起大字报、破“四旧”、批斗会等活动,随后,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但是,当时的县城没有一个场地可以容纳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有碍运动的开展,于是决定在县城北门处兴建人民广场。
当时的北门,城门已拆除,城墙和护城河还在,周围是荒地,有一些草棚子。护城河的北面有一个德清一中的操场。1966年8、9月间人民广场开始兴建。规划是挖平古城墙,把泥土填入护城河,再利用一中操场,建成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广场。施工时,发动各个单位开展义务劳动,肩扛手提,没有任何机械。为了提高运土效率,在城墙上,用毛竹安装两根平行的滑轨,装满泥土的土笪(da)放在滑轨上,向下滑行。不久广场建成,广场的南端搭建了司令台。
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之后各种“造反”组织应运而生。刚刚建成的广场马上成了文革运动的中心,“战斗队”、“兵团”、“司令部”、“指挥部”等组织在那里集结,召开向反动路线开火誓师大会。
1967年2月,造反派组织在广场召开第一次炮打旧县委一小撮走资派大会,把已经调任平湖的德清县委原书记王若山揪回德清,押上司令台进行批斗,另有一批走资派作陪斗。台上走资派低头认罪,台下群情激奋,高呼“打倒”口号。之后许多批斗会在广场进行,批斗后常常被拉出去“游街”。
同年3月,德清县建立了革命造反联合总指挥部筹备委员会,简称“县联总”,有27个“造反”组织参加。5月,“县联总”进行整顿,开除8个下属“造反”组织,“县联总”正式成立。后来被开除的8个“造反”组织联合其它造反派成立德清县促进革命大联合委员会,简称“县革大”,也叫“红暴会”。从此两派对立,争斗不断。人民广场成了两派斗争的大舞台,有时“县联总”开大会,有时是“县革大”,有时台上台下两派发生冲突,场面异常激烈,火药味十足。
随着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斗争会此起彼伏,规模小的在人民大会堂,稍大的在长桥北堍的十字街口,大规模的都在人民广场进行。
当时还流行各种庆祝活动,凡有毛主席最新指示或中央决定公布,各单位都会组织人员在广场上集结等待,当高音喇叭里播送时,群众就会欢呼雀跃,然后敲锣打鼓,上街游行。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庆祝党的九大召开之事。
党的九大于1969年4月1日至4月23日召开,会议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得知第二天将公布九大会议消息,当天晚上,人民广场上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人群中到处是横幅彩旗。九大对于德清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德清邮电局职工周志林当选九大代表,到北京出席九大会议。人们彻夜等待九大召开的新闻公报。天亮了,广场上的高音喇叭响起了东方红乐曲,接着传来了九大会议的消息。当播放毛主席作开幕词的录音时,全场欢声雷动,“毛主席万岁!”响彻云霄,彩旗飞舞,锣鼓喧天,人民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接着欢乐的人群高举横幅,敲锣打鼓,喊着口号开始游行。游行队伍从广场出发,走直街,过长桥,转溪东街,跨东门城桥,从县东街再回到广场。游行的队伍如长龙一般,绵延好几里。
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后,国家再度出现政治危机,广场上经常有集会活动。
1973年,人民广场扩建,面积增至9000平方米,广场司令台移至东侧中间位置,显得更加气派。当年,“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人民广场又成了这场斗争的主阵地,广场司令台上派别之间经常出现抢夺话筒的状况,剑拔弩张,硝烟弥漫,广场上笼罩着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
在那个年代,人民广场还经常举行公判大会,也叫“万人大会”。犯人被五花大绑押上司令台,台上犯人常常站成一长排,台下围着黑压压的人群,情景与古代法场相似。公判后,被判死刑的立即押上卡车,运到德武公路跨塘桥以西的余英溪旁枪决。那时被公判的也不乏政治犯。广场上还时常放映露天电影,《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放映时,人们蜂拥而至,出现了数千人同看一个银幕的场景。由于这部电影的风格与当时的文革片迥异,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潸然泪下。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死,追悼大会在人民广场举行。司令台上挂满黑白横幅,正中间悬挂毛主席遗像,台上台下摆放花圈,来自全县各界的干部、群众按指定位置站立,大家戴着白花黑纱,凝神而立。这一天,广场也是人山人海,却没有往日的喧嚣,只有肃穆和哀伤。
粉碎“四人帮”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少了,广场的功能逐渐转变。1977年广场再次改造,修建运动跑道,增加体育设施,人民广场转向了运动场。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观点,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活动开始活跃起来。每年秋季,人民广场都会举办“小商品交流大会”。当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商品相对匮乏,原来老百姓只能凭票购物,现在可以在广场上自由挑选商品,其吸引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小商品交流大会”期间,除了镇上居民,四乡八邻的农民也会聚广场,人民广场人潮涌动,各种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
2001年,乾元镇在人民广场举办首届乾龙灯会,恢复了当地流传千年的闹元宵习俗。元宵节那天,乾元镇万人空巷,人民广场人山人海,彩龙飞舞,欢声笑语,龙腾人欢闹元宵。以后,人民广场又举办了多届乾龙灯会。
2010年人民广场又焕然一新,跑道铺上了塑胶,设施进一步改善。在使用上,学校教学、运动和百姓健身、休闲兼顾,人民广场在和谐中依然充满活力。
人民广场从1966年建设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如果是一个人,已过了大半生,对于一个广场,也许只是刚刚开始。在过去的岁月里,人民广场与德清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它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在以后的岁月里,人民广场一定还会演绎与时代相连的故事。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