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来戗菜刀” 渐行渐远的吆喝声
日前,记者在乾元镇马路边见到一位磨刀老人,他坐在小木凳上,一手拿刀,一手拿条木棍,摁在磨石上反复打磨。这让记者仿佛见到了老电影中的场景。“磨剪子来!戗菜刀……”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这吆喝声耳熟、亲切,如今它正在远去。
磨刀老人叫闻细毛,钟管镇干山村人,今年68岁,干磨刀这一行已有三十多年。闻师傅说,当初选择磨刀,是为了养家糊口。生产队的时候,一天的工分只有5毛钱,生活相当艰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叫做杨阿荣的磨刀匠。当时干磨刀这行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他便暗自拜杨师傅为师。手艺学成后,他瞒着生产队偷偷外出干活,一天能挣四五元钱。谁知好景不长,生产队知道了这件事,要他交误工费,一天得交3元钱,虽然他觉得这很不公平,但他还是经常外出磨刀,尽管收入中交公的多,但还是比在队里干活高一些。
改革开放后,农民劳动渐渐有了自由选择权,有的搞家庭副业,有的办厂,有的进城务工,闻师傅选择了继续磨刀。他走村串户到处跑,几年下来,家里盖起了新房,家庭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现在,孩子们早已长大立业,家庭条件更好了,但他仍然放不下磨刀这门手艺。
闻师傅说,磨刀这活,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一条凳子,一把榔头,一根木棍,几块磨石,这些就是他磨刀用的工具。可别看工具简陋,手艺却很讲究。磨刀时,刀口与磨石的角度要摆准,手和手臂的力度要用得准确,否则不但刀磨不快,还容易让刀刃受损,磨剪刀时更要拿捏到位。
闻师傅说,现在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刀、剪用钝了就换新的,磨刀的活越来越少。但是一些服装厂还需要磨剪刀,他会定期为他们服务,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磨几十把,收入100元左右。
据了解,在德清,像闻师傅那样以磨刀为业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据闻师傅说,现在干山还有两位,下舍有三位,大家各有各的“地盘”,平时几乎碰不到面。记者问其是否想过收徒,闻师傅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一行的都很少了,哪还有人肯学。可惜我们这些老头子干了大半辈子,等到我们歇了,这行当怕是不会有人再接手了。”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