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文化馆 德清生态浓缩成景观
开馆近两个月,占地4600平方米的德清县生态文化馆已接待参观者2783人次,却似乎仍盖着一层神秘面纱。昨天,记者在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这一绿色、智能又富有德清特色的生态文化馆来了次“全方位”了解。
走进位于五四村的生态文化馆,便被门口的石砌传达室和树枝移动门给吸引去了。这些似乎在宣告着由此就正式迈入了生态文化馆。参天的大树、淡淡绿意的草坪都在这冬日里静静地等待着春的召唤。
长在墙上的风景
生态文化馆的大门是毛笋、早园笋、覆盖笋德清三笋的形状,在门两侧的玻璃外墙被分割成矩形的区块,上面布满植物,深绿、浅绿、紫红、黄色等多彩的植物点缀着原本光秃秃的墙面。
县林业局副局长邵丽霞介绍说,350平方米的植物墙共包含火焰南天竹、黄金络石、扶芳藤、花叶蔓等8种25600多棵植树,都是无土栽培的。邵丽霞说:“植物墙也构成了墙上的风景线。因为植物墙的存在,夏天室内可以降温7~15℃。冬暖夏凉,俨然一部生态空调。”
而这些植物可不需要人工实地来观察生长,在植物周围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探头在工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就能看到植物“发”来的缺水信号,“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自动灌溉,完全实现了智能远程监控、灌溉和养护。”
生态与智能的结合
除了植物墙,馆内的许多设计也紧密结合了生态与智能两大特色。走进展馆,迎接来客的就是将整个德清县按比例缩小制作的沙盘。配合着旁边电子屏幕里对德清县生态文化的介绍,沙盘也不能闲着,视频里讲到哪个地方,沙盘上的相应地方便会亮灯告知来客,与人互动。
偶一抬头,可以看到展馆顶部的玻璃,设计采用聚热玻璃,节能环保。顶部留出了大小不一的几个圆形,让自然光可以投射进来,使馆内所有的植物沐浴阳光茁壮成长。馆内馆外的树木都是德清的乡土树种,被悉心呵护着,身上挂着一块确认身份的标志牌。这一小木牌上有一个二维码,完美地把传统林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记者拿出手机对着自己从未见过的紫珠的二维码一扫,紫珠的百科网页就跳转出来,可供有兴趣的人阅读了解。
德清色彩无所不在
展馆总格局为五馆一厅,分别为山之秀、水之清、林之美、田之硕和湖之韵五个主题馆和德之行展望厅,总展线168米。记者依次参观,除了系统化地了解德清的生态现状,还对一些别具匠心的细节难以忘怀。
从大门口进来的路上铺设着德清的青石板和青砖,每幅展板都以德清的竹做框、以德清的真丝为画布,“山之秀”展馆内放置着德清的三个宝贝——朱鹮标本、竹编大熊猫和野生大豆标本,就连水循环空调系统的出风口、小吊灯等都用编织的竹罩了起来。整个馆风格统一,又不乏德清本土色彩。
走过一圈,又回到最初的起点。正对着正门口的“树之魂”雕塑集8种自然死亡之树重新组构成一棵生命之树,盘踞着钢架支柱一直延伸到顶。不知从哪里来的四只小鸟可能也敏感地发现了展馆之美,飞来“树之魂”的枝桠上跳跃玩乐。它的雕塑含义也正是生态文化馆想要传达给所有人的,“在现代化工业时代,‘生态’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