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朝碧水清波环人居
水,生城之态,筑城之形;城,伴水而生,因水而兴。地处杭嘉湖平原的德清,自古水系发达,河网密布。随着城市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质不同程度下降。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矿山码头关闭了,一批生猪养殖户整治了,一批水环境基础建设建起了,一批四小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了,一批河道更清洁了……进退取舍之间,包含的是对发展与保护的深思,更是百姓对人居环境的期盼。
治水与转型紧密关联。从2013年起,我县就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德清县情的“九法治水”举措,坚持以治污为重点推进全域治水。坚持“工业污染全面治、农业面源污染彻底治、城乡生活污染综合治”,加大控污减排力度。
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转型升级是否成功,一大标志就是看那里的水怎么样。我县重点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加大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累计否决“三高一低”项目23项,淘汰化工、印染、造纸企业26家,39家企业完成整治提升。狠抓矿山综合整治,严格减点控量,依法打击非法开采。全年矿石出港量共226.6万吨,仅为去年总量的5.8%
在农村,冬种麦,夏种稻,侍桑养猪过光景,曾是老百姓千百年来的劳作方式和谋生手段。但上个世纪90年代,受政策利好影响,猪越养越多,秀美的村庄慢慢变得臭气弥漫。今年以来,严格落实禁限养政策,切实杜绝新增生猪养殖点与量,共减少生猪存栏31.3万头。此外,温室龟鳖养殖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初市下达任务的263.6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县治水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14年12月底,全县劣V类水比例从7月份的43.8%下降到了6.25%,省级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为优秀。
水质迅速提升背后与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清三河”达标县的目标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多级“河长”领衔,实现责任体系全覆盖,“一河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被称为最严格责任制的“三亮”举措倒逼了工作进度。53条“清三河”全部治理完毕,完成河道垃圾清理11334吨,拆除河边违建103771平方,封堵排污口109个,清淤73.81万方。
与此同时,我县加速织密城乡污水管网。政府部门“带着图纸下任务”,对乾元、洛舍、雷甸、禹越等4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升级改造。加快老集镇、工业区等重点区域的截污纳管,启动5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德清没有停止治水的步伐,继续走向了纵深。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我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环保公司,并建立农村生活污水运维中心,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成为健全完善“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已成为德清上下的共识。共识持续化为行动,需要进一步下好治水一盘棋。在环保法规与执法尺度上,在补偿政策和机制上,在政绩考核体系上,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我们相信,碧水清波环人居的美好景象,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