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早上市 烧肉味道佳
最近的新发地农贸市场里,多了一样新鲜蔬菜。大脑袋上梳着一根长辫子,看起来像是水仙,吃起来又有点像芋艿。这蔬菜就是慈姑,学名茨菰,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得名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慈姑一株多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本草纲目》称其“达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润皮毛”,是绿色保健食品中的佳品。
记者在农贸市场看到,卖慈姑的摊位不多,只有几家。市场门口的一个摊位用麻袋装着满满的慈姑在售卖。正巧一位大爷来问价,摊主马上招呼起来,3.5元/斤的价格并不贵,和去年差不多。大爷姓韦,是个行家。早年种植过慈姑,所以在挑选时很有经验。他告诉记者:“因为见得多了,我一眼就能看出松紧,慈姑的松紧影响口感的。”
摊主也给出建议:“看你做什么菜,烧肉的话选小一点,切片炒的话选大一点的。”韦大爷称了一斤,准备回去做汤:“先把慈姑切片用油炒一下,再放进切成条的豆腐,整个汤都是奶白色的,很好吃。”韦大爷说,以前的慈姑不值钱,现在自己不种植了,想吃的时候只能来买,吃点慈姑对心脏也有好处。
慈姑每年处暑开始种植,一般在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是一种冬春补缺蔬菜。但另一售卖慈姑的摊主苏阿姨告诉记者,今年12月初慈姑就上市了,来购买的人挺多。记者向农作方面的专家蔡炳祥咨询慈姑的收获时间,蔡炳祥说:“慈姑一般在元旦期间大量上市,过春节的餐桌上比较常见。但11月份等到慈姑的叶子枯了,农户也可以挖出来卖了,早一个月上市也是正常的。”
据蔡炳祥介绍,因为慈姑长在水田里,所以德清西部山区对这种蔬菜会有点陌生。在我县,禹越、雷甸、新安几个地方种植慈姑较多,但现在也逐渐减少了。德清售卖的慈姑主要来自塘栖,摊主苏阿姨也证实了这一点。蔡炳祥说:“现在吃慈姑的人也不多,因为味道有点苦。像我们小时候过年因为肉少,所以烧肉的时候会放点慈姑进去。”
针对慈姑味苦的问题,厨师沈力伟建议,可以将慈姑的枯叶剥去,然后在太阳下晒两天,等到慈姑的表皮皱起来,烧起来会更香,苦味也会少一些。切片、切丝的慈姑在烧之前可以过水焯一下,苦味也能去掉些。“但因为原料性质的问题,要想一点苦味都没有也不可能。”
另外,和慈姑上市时间种植方法相近、同是以球茎食用的荸荠也在最近登入市场,售价在4元/斤,和慈姑一起填补了冬季时令蔬菜缺乏的空档。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