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德清新闻

稳粮与增收齐飞 水稻与水产共舞

发布时间:2014-12-29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我县圆满完成1.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钟管镇下塘村、莫干镇劳岭村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认定。新安下舍省级粮食功能区被省政府评为省级示范性粮食功能区。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0.74万亩,超额完成全年20.5万亩的目标任务。


粮食是保稳定,而菜篮子则保增收,这两者在德清已经被新型种养模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完成今年种粮目标任务的同时,我县还通过生态循环种养殖创新的方式,不但稳粮,而且精粮;不但增收,而且提质。“千斤粮万元钱”的口号,已经不仅仅叫响在以清溪鳖业为主导的稻鳖共生模式上,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始形成新一轮“德清模式”典型集群。


据县农业局农作站站长、县农业局首席粮油技术推广专家蔡炳祥与县农业局水产站几位专家测算,除清溪鳖业今年继续领跑,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鳖稻共生模式完美成果外,德清县吴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展稻虾共生模式示范,面积300多亩;德清裕丰粮食专业合作社在武康双燕村实施稻鳝共生模式试验,面积600多亩,都相继完美实现了这一目标。


稻田本来需要农药、化肥来保障健康生长。可是,农药毕竟对人体有害,化肥对人体无益。尽量地减少这两者的用量(最好是未检出),成为我县农业专家与大户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各种水稻与水产动物共生的模式才层出不穷。    


在稻鳝共生模式基地现场,记者看到,670亩稻田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稻田里放了网箱,网箱下面稍微挖深一点,在网箱里养殖黄鳝,在网箱外面种植水稻。网箱与水稻的面积比例是3:7,现已经安放养殖网箱5000多只,每只网箱投放鳝苗25斤左右,已投放鳝苗12.5万公斤,鳝苗生长良好。裕丰粮食专业合作社还进行不同放养密度、移植水草、微生物等技术措施,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筛选出一种最佳适于当地稻鳝共生种养模式,达到稻田种稻养鳝稳粮增效目的。


与清溪鳖业利用甲鱼排泄物(今年清溪稻田里又增加了养殖草鱼,既可以让草鱼排泄物肥水稻,还可以直接让甲鱼吃新鲜草鱼块,增加了一道内循环)一样,裕丰粮食专业合作社的鳝鱼排泄物助水稻生长,还采用安装杀虫灯、种植花卉植物、放养青蛙等绿色防控技术控制水稻病虫害,尽可能做到水稻不除虫不用药。从而实现生态循环,生生不息。这种探索,裕丰专业合作社已经向国家申请并获得了一项业界少见的发明专利—— “鳝稻共生养殖方法”。


除此之外,在稻鳖共生、稻鳝共生、稻虾共生的各种新型模式启发下,又一种新型生态种养模式——茭鳖共生模式开始叫响。


在上柏双燕村,阿华茭白专业合作社的20亩茭白与甲鱼共生试验在今年获得了成功。种出来的茭白雪白细腻口感好,远销华中、华南,而且里面的甲鱼野性十足,肉质有嚼劲。记者在上柏村采访时,有好几个茭农围上来对记者说,“这种模式好,不用增加面积,直接就扔塘里养,还可以增加不少收入,明年我也要试试看。”初步估计,明年茭鳖共生模式试验面积将扩大至少一百亩。


编辑点评


变“左右为难”为“左右逢源”


既要确保粮食生产,又要扩大种养品种,丰富居民的菜篮子,鼓足农户的钱袋子。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在现实操作中,曾经左右为难。这些年来,我县农口战线解放思想,经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稳粮精粮又增收增效的带头人,既生产出了具有生态意义的粮食,又推出了一大批德清特色农产品,增加了收入,可谓左右逢源。


毋庸置疑,多年来在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上,因为“比较效益较低”而存在着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在强调产量时往往忽视生态,土地的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抗生素、重金属等潜在危害越来越显性化。近几来我县一系列共生种养模式的推出,看似容易却得之不易,背后是对各种不尊重客观规律做法的否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的确立。我们相信,今天德清新型种养模式的兴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的领先示范作用或将是德清的一张新名片。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

浙江德清试点医保城乡一体化 [2016-08-27] 湖州德清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 [2016-08-27] 浙江德清试水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惠... [2016-08-27] 德清智造踏“云”奔跑 [2016-07-29] 老宅改精品民宿 德清民宿和地理“... [2016-07-29] 美翻!莫干山劳岭村老宅成度假民... [2016-07-23] 以城乡一体化改革为龙头 德清“击... [2016-07-23] 专家畅想德清通航产业未来 [2016-06-21] 莫干山上了今年9省的高考卷 德清... [2016-06-14] “十一”黄金周 我县旅游入账9.4...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