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坝后港:水清景美 治理成果不反弹——“三河”换新貌系列报道之四
“法根,今天又过来啦?”昨天早上,还未等新安镇城头村村主任沈法根走近,东兜组的村民们就主动打起了招呼。村主任来干什么?不用问也知道,一定又是来看河了。
自从贯穿东兜组的西南坝后港被定性为垃圾河,列入“清三河”整治名单后,村民们看着这条河一点一点发生变化。如今的西南坝后港与垃圾河的形象相去甚远,河岸边没什么垃圾,河面上没什么落叶,今年栽下的红枫、灌木,与古老的香樟一同点缀着这方碧水。
五月份摘掉“垃圾帽”
西南坝后港是城头村的一条内港,分南北两部分,中间有一座机埠。两岸全居住着农户。西南坝后港全长308米,虽然短,但与村民们的生活却息息相关,一直以来是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来源。
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河道一点一点变窄了。两旁的生活垃圾一点一点“侵蚀”着河岸,河床也因多年没有清淤而抬高不少。
河道脏了,水不能用了,灌溉也成了麻烦事,这条河成了群众意见最为集中的河道。为此,新安镇结合中小河流整治项目,对该河道开展了整治。
“大年初六就动工开始清淤,到五月份完成整治,是全镇5条‘清三河’中最早的。”新安镇治水办工作人员介绍道,“清淤之后,相继完成了砌筑块石挡墙、岸坡绿化等工作,还实施了水生植物‘三定’管理模式。”
整治完成之后,河道美了不少。机埠被利用起来,实现南北两部分的河水流通,曾一度受到影响的灌溉恢复了正常。
治理成果不反弹
从五月份完成整治到现在,算一算差不多有六个月的时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他们都表示现在的河好了不少。那么,西南坝后港一直保持水清景美是怎么做到的?在长效管理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现年67岁的东兜组村民朱金毛是西南坝后港的保洁员。朱金毛平时做做小工,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所以这份工作让他很是珍惜。6月份“上岗”之后,他每天早晨都会把河道里的树叶打捞起来。“自己家门口的河嘛,变干净之后谁也不忍心继续把它弄脏啊!”
“对于农村河道,要把长效保洁制度落实到位。”村主任沈法根说,聘用保洁人员之后,村干部要经常转一转看一看,保持心中有数。沈法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今年夏天,沈法根忍着病痛坚持看河,一旦发现河道里有大量水葫芦,就组织人员进行打捞。因为尽职尽责,被评为新安镇的“治水英雄”。
不过在记者看来,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健全了河道“三色预警”机制。西南坝后港在每次考核中都拿到了绿色的“笑脸”。新安镇治水办工作人员表示:“从目前看来,‘三色预警’制度的实行,对促进新安镇‘五水共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