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德清旅游回头看(之一):“洋家乐”为何扎根德清
2014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德清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洋家乐、农家乐成为最能体现德清味的热词。一些人在谈论,明年是否该投资洋家乐、农家乐?快步走的德清旅游似乎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慢慢思考。今天起,我们特推出一组旅游报道,用于引发思考,抛砖引玉。
上海人夏奕因为一次公司部门的聚会活动,有幸初次体验德清“洋家乐”这种“土气”的休闲模式。
仿古砖砌成台阶,酒瓶设计成吧台,马槽改装成洗手台……这几天没有空调没有煤气的经历,让城里人小夏久久难忘。“就像是回到了从前,城里没有的,这里都有。”
作为备受推崇的旅游新业态,这个有点酷又有点“拽”的“洋家乐”迅速崛起扬名天下的原因,究竟为何?
“买的就是环境”
今年85岁的姚阿荣是土生土长的庾村人,周末,坐在家门前晒太阳的老姚向记者回忆起了自己的饮水习惯。
在还没有通自来水的年代,老姚每天都挑着木桶取山泉水用来淘米、烧饭。做完农活回来,就抄起缸里的水瓢一饮而尽,既解渴又甘甜。他惋惜地说,这十几年,全国各地水质污染的事件越来越多,河水早已不是以前的容貌。
对水污染的担忧,让不少人的饮水方式悄然改变。除了旅游等特殊时段,即便在日常他们也会选择饮用价格不菲的矿泉水。在上海读大学一年多的德清人陈雅,现在隔天就会去超市买3元一瓶的1.5升矿泉水,喝的热水也是用瓶装水烧开的。
德清“因水而名”,这一切,为“洋家乐”提出的来山里“买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因为德清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中占得了先机。”县旅游局局长姚海根认为,如今的西部地区能重新掀起百年前的热潮,根本还在于这里几乎没有改变的生态环境。因此,百年后,各地游客选择来此休闲度假,便更为容易理解了。
农家乐要向“洋家乐”学点啥
有人会说,自然生态农家乐也有,何必花大价钱千里迢迢赶来德清的“洋家乐”呢?
不可否认,这些年,我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吸引了广大游客,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办了十多年杨墩休闲农庄的崔笑萍自己也坦言:“虽然这几年农庄已经在走休闲观光经济之路,但依然满足不了高端人士和老外的需求。”
县旅游集散中心主任刘成林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洋家乐”与农家乐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对山水景点的利用。
他解释道:农家乐无非就是在景区周围衍生出的“钓鱼、打牌、喝茶、聊天”的地方,他们的发展打的就是“人海战术”,这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很大。而“洋家乐”突破了完全依靠景点来带动自身发展的传统路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主题,自成一景。
这种很潮很先进的理念,恰好符合一部分高端游客的胃口,成为了“洋家乐”最大的卖点,受到时尚“小众”的追捧。
于是,当那些普通的农家乐还只能依靠景点游客来带动自身发展的时候,“洋家乐”却已经开始挑选客户。
裸心谷负责经营的姚经理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来自宁波的“土豪”,掷万金包下裸心谷的别墅准备在这里度假。没想到,只待了两天就主动退房。而其退房的原因是:我花了这么多钱却只能在这里发呆。
“洋家乐”不可简单复制
“洋家乐”的成功,逐渐引领江南旅游业的新潮流,并被视作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新样板。
刘成林告诉记者,旅游集散中心最多的一天就接待了来自四川、湖北、广东、甚至是东三省的8批考察团。
这些考察团在肯定“洋家乐”的发展模式后,总会说上一句“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
事实真的这么容易?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郁建兴对乡村旅游颇有研究。他认为,“洋家乐”的独一无二,主要不在于奇山秀水、独特建筑,而在于实现了城市与乡村、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可以复制“洋家乐”的法国大餐和“树梢别墅”却没有办法拷贝这里的自然风光、人文气息。
当然,作为“洋家乐”的始作俑者,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毕业的叶凯欣和在上海从事传媒工作的丈夫高天成见多识广,不仅设计理念比较新颖,同时也更了解大城市的高端人士最需要的是什么。就如当初他们被莫干山吸引一样,所以他们才能看到西部的优势在哪里。
也正因此,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德清“洋家乐”,必然只此一地。如此说来,“洋家乐”难道真的只能“任性”一把了吗?
其实不然。面对全国各地的“羡慕嫉妒恨”,“洋家乐”自身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同样应该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2007年,武康人钱继良意外发现有人在三九坞用泥坯土房建成的乡村会所,一下子给了他灵感。作为第一批“偷师”者,他说,虽然之前并未接触过这种新业态,但他并没有一味去模仿,而是以差异化定位,为自己寻找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今,想在他创办的“西坡29”度个周末,起码得提前一个月预订。
成功者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对我县旅游业而言,“洋家乐”的启示在于,它虽是人为设计的结果,却不是粗暴的干预自然。而是将自然景致、田园风光、人文精神和现代旅游管理理念完美融合的产物,并在恰当时机下准确定位市场营销对象后取得了成功。
对政府来说,“洋家乐”不是政府一厢情愿开发旅游业的设计结果,而是社会自然的产物。
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时候应该锦上添花,什么时候应该雪中送炭?在“洋家乐”的发展过程中,我县政府虽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的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因势利导,通过规范商家经营、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来促进“洋家乐”的良性发展。
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在全国亦不可多得。
编辑点评
好环境就是生产力
我县西部山区洋家乐何以成功,且越来越热?
且让我们先看近代史上两次“莫干山热”缘何而兴?1894年起的第一次热潮是怕热的西洋人找到了莫干山这个修篁丛生、云雾缭绕的清凉世界,在这里兴建别墅独享世外桃源。上世纪30年代的第二次繁荣是由于京杭国道、三莫线的建成,让上山更便捷了,官僚、商人、名流纷纷来到莫干山修筑别墅,兴盛一时。
这两次“莫干山热”都与莫干山的环境优势直接相关。今天的环莫干山地区的洋家乐、农家乐“突然蹿红”其实也与环境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相关。雾霾连连、难以找到可游泳的河流……在环境敏感期,各类环境事件转化成了反作用力,让莫干山的绿色诱惑成为不能阻挡的磁力。水环境也好,空气质量也罢,抑或道路交通条件升级,还有无线网络的畅达,都为莫干山旅游再度兴盛释放出了潜在的生产力。
现在,人们对环境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环境承载力日益逼近或已经超过上限。这种情况下,人们乐意往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旅游其实是在表达一种诉求,而我们更需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