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管政府来牵线 种养户合作废成宝
当下正是晚稻收割时,如何处理四散在广袤田野上的秸秆,成了农民的一桩心事。
不过,面对史上最严“禁烧令”,钟管镇政府“堵疏结合”,因地制宜治理秸秆问题,使出了将秸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妙招。
12月3日上午,来到钟管镇茅山村,农户高连松正忙着打包秸秆。“傍晚就要下雨,我们得赶紧将这些晒干的秸秆捆扎。”半个多小时后,老高就装满了一卡车秸秆。
坐上驾驶室,老高扭动汽车钥匙驶向了村子两公里外的利虹禽业养殖公司。鸭场负责人吴如荣早早地在门口等候。
利虹禽业养殖公司是钟管镇最大的蛋鸭养殖场,目前存栏10万羽蛋鸭,而秸秆正是鸭舍最好的垫料,带有鸭粪的秸秆又可以成为苗木场的肥料。但养殖场每天更换一次垫料就需要秸秆250~300捆,如此大量的秸秆需求让吴如荣很是头疼。
“每年要十万捆,共五百吨秸秆。以前,我总留意周边农户,哪家有秸秆就赶紧上门去收。”吴如荣说,“但对农户来说,秸秆焚烧最省时省力,造成农民回收秸秆的动力不足,养殖场对秸秆的需求量也总是无法保证。”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全镇种植大户与养殖大户合作。种植大户主动将晒干的秸秆送去养殖场,全镇秸秆回收利用形成了有序循环。
与此同时,对于高连松来说,如今的秸秆回收综合利用,让他的一亩地比之前赚得更多。老高承包了四百多亩水稻田,每年产生秸秆两百多吨。以往,回填只能消耗一半的秸秆,剩余的就只能焚烧。“没想到秸秆这么受欢迎,现在回收价格在每亩100元。”高连松说,“现在好了,秸秆不烧,空气好了,我们还能增收。”
据悉,钟管镇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每年约产生四千四百三十余吨秸秆,为了落实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钟管镇农办向种植户宣传禁烧的同时,也在为种植户牵线搭桥,与镇里的美丽健奶牛场、养鸭场、养羊基地对接,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使秸秆得到综合利用。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