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德清新闻

长桥河里抲逆鱼 能看得见的乡愁

发布时间:2014-12-05

每年的五六月间,江南地区入梅后,阴雨连连,长桥河一改平日的清澈平静,变得混浊湍急。就在这时,一种长约四寸的小鱼,成群结队地从太湖沿苕溪逆流悄然而来。抵达乾元镇东门城桥下游,稍作停息,然后一鼓作气越过东门城桥,再鼓过长桥,三鼓过南门城桥,最后抵达水流相对平缓的上游集聚产卵。随后拖着疲惫之身顺流返回太湖。直至来年梅雨前,长桥河里不再见它们的踪影。



这种悄然而至的鱼叫“逆鱼”,因其喜逆流而来得名。自古以来乾元镇盛产逆鱼,是远近闻名的德清特产。清代德清邑人徐本璇诗曰:“梅黄水涨逆鱼肥,美胜春鲈是也非?见说熏笼传食谱,恰当赋罢遂初归。”更有:“味似鲥鱼而无骨刺,鲜若河豚而无毒汁”。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逆鱼学名叫似剌鳊鲍,是一种江湖中常见的小型鱼类 ,不仅在苕溪中有,长江乃至黄河等水系中也有。那么为何不曾闻其他地方提及此鱼,唯独乾元镇的逆鱼如此受人推崇?



生活在太湖中的逆鱼,每到梅雨季节,它便会逆苕溪而上,途经德清长桥河,绝大部分停留在南门城桥外聚集,部分继续上溯至余杭界。清代蔡书升在《逆鱼场》序言写道:“溪城水涨时,小鱼逆水而上,群集南门外三里许,谓之逆鱼场,渔船千百从之。”上世纪50年代末,德清大闸建设施工时,出现过逆鱼挤满河道的罕见场景。由于河道因建大闸被阻挡,游出南门城桥的逆鱼无法前行之城外逆鱼场,滞留在大闸与南门城桥之间。据说,当时人站住岸边可以看到水中全是黑压压的鱼群,一张小小的划网,一网下去逆鱼多得难以提起。



那么逆鱼为何要从太湖云集至德清?逆鱼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太湖中,一岁时性成熟,但是在产卵时,它一定要沿河流溯源至它的出生地,在那里完成生命的延续。有人认为,逆鱼的这种习性是因为逆鱼身子较小,没有足够的力气甩出卵粒,需借助激流冲刷力对腹部产生挤压,帮助鱼卵顺利排出体外。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如果仅是这样,逆鱼无需路远迢迢赶到德清,在其下游的激流中同样可产卵。



其实,逆鱼的这种习性如同鲑鱼,鲑鱼平时生活在大海中,到达性成熟后,鲑鱼便开始洄游到河流中产卵。在洄游过程中,在水流的刺激下,它们逐渐完成精卵的发育,来到产卵场时,精卵才成熟。如太平洋的红鲑鱼一定要洄游至美国阿拉斯加河流的上游产卵。民国《德清新志》中记载:“逢梅汛结群而来。初水者大,二水者次之,三水者小矣。此鱼初入余不溪,鱼身坚实,体肥而卵满。如上溯至余杭,体力耗尽,鱼体瘠瘦,味则差矣”。这段话很能说明问题,逆鱼从太湖启程时,鱼卵尚未完全成熟,经过了几十公里行程,受激流的冲刷,鱼卵逐渐发育。到达乾元镇的长桥河时,因这里独有的水流结构,刺激鱼腹中的鱼卵变得饱满,身体变大,到达临产期。再往上游,鱼卵排出,鱼身就瘦瘪了。因此德清长桥河独有的自然条件最适合鱼卵的成熟。



现身德清长桥河的逆鱼正是卵满体肥之时,怎不诱人。自古以来,每到梅雨季节,长桥河两岸的居民就会以捕鱼为业,捕鱼的场景热闹非凡。清代章金奏在《清溪渔歌》中有:“溪流横溢万鱼集,渔舟上下翻腾急。”清代蔡书升则描述得更加细腻:“合拢散布圆忽方,历乱四角忙中央,谁家多得日满斛,今年击鼓迎家堂。后网沉沉前网起,银鳞雪鬐琉璃水。”这种热闹的场景一直延续着。直到上世经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桥河上三座古桥未拆前,长桥河捕逆鱼的场景依然热闹,让人难忘。



黄梅水发,长桥河水暴涨,没至沿河民居窗台之下,几乎伸手可及。站在长桥河的三座古桥之上,水声哗哗,如万马奔腾。就在这湍急的河水中,逆鱼已经云集而至。此时,长桥河中渔船翻飞,河沿的河埠头,帮岸上,甚至居民的窗台处都是忙碌的捕鱼人。渔船夫妻搭档,妻子手脚并用把正船位,丈夫站立船头,时而转圈甩网,时而提网收鱼。沿河的居民或站岸边,或立水中,用各式网具捕鱼。清晨和黄昏是逆鱼最密集的时候,可以不停地起网,网兜里满是鱼,需用脸盆舀出。看着白花花逆鱼,捕鱼人任凭雨淋水泡,不觉辛劳,昼夜不息。



那时,看捕鱼也是居民的一大乐事,如同过节。长桥河两岸常常人头攒动,哪里提网,哪里就有欢快叫声,风雨难挡人们看捕鱼的热情。这时的长桥河两岸,有如一幅渔乐图长卷。



在“梅黄水涨逆鱼肥”的日子里,菜场逆鱼摊摆了一长溜,街头巷尾时有吆喝声。古人这样描述逆鱼买卖:“赤脚老妇提上市,煎熬不比凡鱼腥。生意不绝火不停,异味鲜洁若涵清。”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集》里说到逆鱼:“多时贱至每角银毫十余斤,城内店家常积数担,以为待客佳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逆鱼交易依然火爆。食客图鱼的新鲜,还常常在鱼网边蹲守,满了分量立即带回家。有时捕的鱼太多了,捕鱼者见了熟人就送,此时捕鱼已不为赚钱,只图个快乐。



在那一段时间,逆鱼是乾元镇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逆鱼虽体小,但肉质纤细,鱼卵饱满。逆鱼可清炖,更宜油炸。将逆鱼去鳞洗净,入盐稍腌制,然后下油锅炸至焦黄,起锅即可食用,嚼之松脆清香。逆鱼还可以再加工,用酱油、料酒、姜、糖等佐料将炸至焦黄的逆鱼卤一下,待卤水收干后起锅,这时鱼香四溢,味美无比,鱼背上的两条肉,用手轻轻一撕,脱骨而下,放在嘴里,嚼之有韧性,丝丝带味。尤其是那几乎占了鱼身子一半的鱼卵,更是让人垂涎。那一块黄玉一般的鱼子,入口细嚼,味鲜而独特,满嘴留香。此时,温一壶黄酒,邀几个朋友,惬意之情难于言表。



身在异乡的德清人,到了梅雨时节,禁不住会念叨老家的逆鱼。于是家乡的亲朋就会购买最新鲜的逆鱼,加工后连夜用炭火烘干,第二天就寄出。异乡客收到逆鱼,如获至宝,自己尝了鲜还送一点给亲朋,留下的细心包裹起来放入石灰瓮,慢慢享用。



上世纪80年代后,长桥河失去了“溪流横溢万鱼集”的景象,逆鱼数量锐减,两岸捕鱼的盛况不再。有人说,是长桥河上三座古桥被拆,改变了原来的水流状况,上游来水一泻而下,长桥河内没有了因桥墩的阻流而产生的回龙水,使逆鱼改变了行进方向。尤其是德清大闸改建后,水的流量完全被人为控制,梅雨时难见洪水。还有人说,是太湖或苕溪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变,逆鱼数量减少了。也许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因素所至。



如今,“长桥河里抲逆鱼”这一古老的习俗依然延续着,每到梅雨时,长桥河两岸还有捕鱼人,尽管已是“十网九空”,但人们乐此不疲。应该说,“长桥河里抲逆鱼”已经成为德清的一种民俗文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还能看得见的乡愁。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

浙江德清试点医保城乡一体化 [2016-08-27] 湖州德清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 [2016-08-27] 浙江德清试水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惠... [2016-08-27] 德清智造踏“云”奔跑 [2016-07-29] 老宅改精品民宿 德清民宿和地理“... [2016-07-29] 美翻!莫干山劳岭村老宅成度假民... [2016-07-23] 以城乡一体化改革为龙头 德清“击... [2016-07-23] 专家畅想德清通航产业未来 [2016-06-21] 莫干山上了今年9省的高考卷 德清... [2016-06-14] “十一”黄金周 我县旅游入账9.4...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