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旗袍的女作家俞宸亭: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一个城市的点滴
上周末,在飘满浓郁红酒香的读者沙龙室内,一场“与宸亭共读城市”的读书会在这里举行。
在三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内,一位身着墨绿色短袖旗袍,始终以标准站姿站立讲课的长发女子就是俞宸亭——这位有着“中国青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知名文创企业桐荫堂女掌门人”等令人刮目相看的头衔。
之所以将此次读书会取名为“与宸亭共读城市”,是因为其主创城建文学。从90年代初第一篇关于玉皇山七星缸景观恢复通讯开始,俞宸亭的笔触一直延伸到凤凰山、雷峰塔、西溪湿地、富阳、诸暨、遂昌……她用自己的文字,记录、勾勒出一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在。
俞宸亭从小便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成年后的她因为阴差阳错选择了园林专业,但若不是如此,想必在她身上也不会有如今的园林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正因为有了园林建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积累,在俞宸亭描写城建的散文中,融入了不少文学的灵魂,有时温婉有时粗犷,有时候又显得出其不意。就像她批评社会不良现象时,所用的言语颇有几分巾帼红颜的豪气。
在俞宸亭看来,没有调研就没有创作权。简单地说,她会用半年的时间去搜集材料,用几天的时间来写作。她说,只有前期充分的调研,写作落笔时才能一气呵成。她说,一个晚上创作15000字是她现在的创作速度,换做以前,她可以用五天创作出一本70000字的作品。
俞宸亭说自己喜爱一切关于美的东西,就好比旗袍就是她一生最爱的服饰。她自豪地说自己有一百多件款式不同的旗袍。她喜欢穿着这些旗袍,驾驶着自己蓝色的越野车,用优美的文字记录着这个城市的点滴。除了旗袍,家里一米见方的柜子中,已经存满了自己最心爱的首饰。
为了“追随林徽因女史,最爱城建与文学的不息变幻”这一终生愿景,2011年,俞宸亭一个华丽转身,入驻下城区创意园,变身为文创企业老总,开设了桐荫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之所以取名桐荫堂,她说,因为丈夫蔡云超的老家门口有一棵很大很美的梧桐树。
在闹市区开了这间纯公益性质的书院后,乐此不疲的“堂主”俞宸亭不定期地请文人墨客走进企业和学校免费讲课,连她本人都笑着调侃自己和丈夫蔡云超两人是一个“井”字。意思就是横竖都是“二”。
为了大张旗鼓地宣传纸质阅读、倡议手写方块字,在读书会上,俞宸亭赠送了每位读者一份小却意义十足的纪念品:一只猫咪造型的笔和一本印满果实的笔记本,寓意与德清市民的“美丽之约”已经结出了果实。
初次走入德清这个城市,图书馆周围的一片金黄便闯入了俞宸亭的眼睛。一片片黄色的无患子叶,犹如一串串金色的风铃挂满树梢,沙沙作响,摇曳生姿。俞宸亭说,德清已经这么美,若要让德清更美,她建议,设计者要将所有的钢筋水泥化作心中的爱,这样才能在城市建设的细节上更好地突出德清的精致和优雅。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