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徐振富的多彩人生
乾元镇金火村72岁退休教师徐振富,不曾想到自己晚年的生活会因剪纸变得如此精彩。二十多年前,从乾元镇中心小学开设剪纸兴趣小组开始,剪纸便成了他生活中不能放下的一部分。
断钢杆刀、红纸、硬纸板、剪刀和镊子,这些就是徐振富简单的剪纸工具。满头白发下是一双专注的眼睛,用心刻纸,通过他的手,红纸上变幻出各种各样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物故事……
“赶鸭子上架”走上剪纸路
剪纸是种简洁、明快又有装饰功能的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与很多地方一样,乾元金火村历来有剪纸的传统。
从小,徐振富就经常看到奶奶会剪纸,剪一个聚宝盆,剪一个元宝,剪一个老虎头。“老虎头、红元宝,用红绿纸一衬托,都很好看。”这些虽然图案简单,但徐振富说,过年过节时用处很大。聚宝盆是贴在灶头上的,元宝是贴在门上的,老虎头是贴在对窗上的。还有养蚕的季节,老虎头会贴在用桃花纸糊起来的对窗上,保护蚕宝宝。
尽管从小看着奶奶剪纸,但徐振富并没有对剪纸多感兴趣。在很多人眼里,剪纸似乎都是女人干的事。直到1992年,乾元镇中心小学开设了剪纸兴趣小组,50岁的徐振富因此被“赶鸭子上架”,作为兴趣小组的带头人,这才开始真正沉下心来研究剪纸。
培养耐心细致好品质
刚开始,徐振富的剪纸也是“三脚猫”功夫。从最简单的一朵花、一棵菜开始,徐振富学着小时候奶奶的剪纸方法,用最传统的对折剪纸来教学生。不断自己摸索,慢慢地自己也熟练了,就复制图案在红纸上,开始刻纸;再后来,他开始自己创作设计,用剪纸来讲述人生故事。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有时一幅作品上有上千个需要剪刻的地方。要想技艺娴熟,除了多学多练,还需要精心构图,大胆创意。除了教学外,徐振富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剪纸艺术的传承上,渐渐让剪纸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感悟,剪纸创作才能有更美的形象。
徐振富拿出几本自己设计的图案本,上面都是当年他一幅幅复制或创作的图案集。比如,以前绣花枕头上的鸳鸯,徐振富改一改画在纸上,就成了一种新的喜字。
在他的带领下,乾元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了剪纸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学画画,学剪纸,让并不丰富的课外生活一下子充实起来了。如今,剪纸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一项特长,在他指导下,很多师生的剪纸作品纷纷获奖。
“耐心、细致,剪纸可以培养孩子们这些好品质。”学校剪纸兴趣班的老师说,如今剪纸已经成为了学校最具特色的一项兴趣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乐趣,更能从中传承传统文化。
退休生活因剪纸更多彩
创作了无数的剪纸作品,但徐振富最喜欢的刻刀,竟然是锯子上断了的钢杆。“94年开始用这把刻刀,二十多年了,还是它觉得顺手。”徐振富说,这把钢杆磨一磨,绕上橡皮胶带,就成了最好用的刻刀。这似乎透露着一股剪纸带来的“味道”——非常质朴,却又温暖。
2003年,徐振富退休了,但他还会常去学校给孩子们做辅导。如今,金火村的文化礼堂,是他和孩子们常“聚会”的地方。“刻的时候要用45度角,不然容易破。”在文化礼堂里给孩子们辅导,徐振富用的是自己刚创作的一套八仙过海,在他刻刀下的韩湘子吹着笛,脚踏莲花,衣袂飘飘,形象生动传神。
他告诉孩子们,把图案用复写纸画在红纸上后,刻纸要从反面刻,这样刻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干净。“眼睛、嘴巴这些地方是最难刻的,一定要仔细。”徐振富反复提醒说。他还告诉孩子们,精细的活还需要一把镊子,用来夹一些细小的纸片,这样刻出来图案会更精致。
除了给孩子们辅导,徐振富还会免费给新人们准备喜字。他的剪纸名气在村里是很大的,村里不少新人结婚也专门来找他剪一些特别的喜字。“刚刚退休的时候特别多,买的都是差不多的,自己剪出来会更好看。”能为新人们剪喜字,徐振富也是特别的开心。
徐振富的女儿后来也成了乾元中心小学的老师,也开始加入了剪纸的行列。过年过节,父女俩就会在家里剪一些喜庆的图案,为家里增添气氛。
从50岁开始剪纸,二十余年的时间,徐振富用剪纸丰富了孩子们的兴趣,丰富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他数不清、记不得自己剪刻出了多少幅作品,但几千幅总是不在话下的。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