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德清新闻

老银杏树见证红色联络点

发布时间:2014-10-22

在我县三合乡二都中心学校原塘泾完小的大门口,耸立着一棵已有74岁树龄的银杏树。1941年,中共地下党员周静波、谢中波在塘泾小学教书期间,与校长程浩一起在校门口栽下了这棵银杏树。

塘泾村,古为崇仁之乡。据道光《武康县志》卷四“市巷”条目记载:塘泾镇,在县东南二十七里,夹溪列肆,溪水四达。五代、宋、元、明、清历朝均有崇仁乡设置。

昔日的塘泾不仅商贸繁荣,而且也颇重视教育。1915年,乡绅程最忻就在塘泾创办初小。1935年程浩担任小学校长。抗战时,塘泾小学成为中共地下党活动的隐秘场所,程步、肖明、李权、周静波、谢中波等一批地下党员潜伏在这里,使得塘泾成为了一个红色联络点。

目前,塘泾完小已经撤并,原址正在改建,但门口的银杏树依然茂盛。据现已99岁高龄的程浩老先生回忆,1937年冬,武康、上柏、塘栖、瓶窑等城镇先后被日本侵略者占据,塘泾处在敌据点的包围之中,成了沦陷区。塘泾原有一所小学,因日寇入侵而停办了。他作为校长有心恢复学校,但因日寇常来骚扰,学校难以复课。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浙江省政府直属战时政治工作大队进步青年程步、肖明夫妇深入沦陷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他俩的帮助下,1939年,学校恢复了,这是原武康县沦陷区最早出现的战时学校。

程浩老先生说,那时候,德清县城的学校已经使用奴化教育的教材,他就与程步、肖明他们一起自编自印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生动且具进步意义,如低年级语文的第一课是“大、中、小”,第二课是“大中国,小日本”,第三课是“日本兵,真黑心,杀人放火想把中国吞。”如此循序渐进,把抗日救亡的道理灌输给孩子们。肖明教唱《塘泾儿童队队歌》、《我们是小小宣传家》等宣传救亡图存的进步歌曲,师生们不仅在校内唱,晚饭后还由肖老师带领去村里唱给群众听。学校成立了抗日儿童队,程步编导了反映中国军民与日军展开英勇斗争的话剧《骨气》,肖明还在当地组织起了“抗日青年歌咏队”。1939年冬,程步因地下党员身份暴露而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肖明亦撤离塘泾。

1940年,塘泾小学改名为泾溪中心小学,仍由程浩任校长。这年暑假,地下党员周静波、谢中波先后来到学校执教。谢中波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样写道:“从此我与周静波白天教书,晚上进行地下活动。在学校里,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在各门课程当中,语文和图画课结合出刊墙报,通过音乐课教唱救亡歌曲,编排话剧,到群众中去教唱和演出,还油印歌曲装订成小册子连同《民族日报》(当时浙西的进步报纸)由程浩着专人密送到德清县城中心小学,并写信动员敌占区学校师生抵制日伪的奴化教育。”

周静波、谢中波来到学校以后,经常画漫画、贴标语,9.18等重要日子举行集会,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校门口的那棵银杏树,就是他们从下柏从事地下活动后返回学校的途中带来栽下的。1941年春,谢中波画的一幅暗示蒋家王朝即将灭亡的漫画引起了当局的注意,他们一再向程浩试探、盘问,程浩预感到事情不妙,立即关照谢中波离开了塘泾。几个月后,他又资助周静波远走高飞。虽然程浩后来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关押和审问,但心里却感到很宽慰:周静波、谢中波两人终究没有落入敌手。

70多年过去了,作为抗战硝烟中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周静波、谢中波、程浩一起种下的银杏树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师生们的呵护,成了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

浙江德清试点医保城乡一体化 [2016-08-27] 湖州德清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 [2016-08-27] 浙江德清试水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惠... [2016-08-27] 德清智造踏“云”奔跑 [2016-07-29] 老宅改精品民宿 德清民宿和地理“... [2016-07-29] 美翻!莫干山劳岭村老宅成度假民... [2016-07-23] 以城乡一体化改革为龙头 德清“击... [2016-07-23] 专家畅想德清通航产业未来 [2016-06-21] 莫干山上了今年9省的高考卷 德清... [2016-06-14] “十一”黄金周 我县旅游入账9.4...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