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汉松 乾元丁山守护裴坟庵
在乾元镇西南角,有座只有30多米高的小山,名叫丁山。山前,有一座晚唐始建的庵庙——裴坟庵。人们说,裴坟庵内,大概唯有那棵罗汉松,饱经历代风霜,还一直守在原地。
来到裴坟庵门外,就看到了那棵枝叶高过围墙的罗汉松。走进庵内,走到罗汉松前,目测它大概有一人抱粗,约七八米高,树干离地一米多的地方,有个树洞。虽然不高也不粗,但却感到了这棵罗汉松旺盛的生命力。记者看到,罗汉松的树干、枝桠上都冒出了嫩绿的新叶,树干的生长也是特别遒劲有力。
75岁的谢关松是裴坟庵的管理人员,17年前就到了庵内帮忙。说起这棵罗汉松,他特别激动,“越来越茂盛,非常有生命力。”
他拿出十几年的老张片,对比现在的罗汉松说,虽然树没有长粗、长高多少,但枝叶更茂盛,似乎又焕发了青春一般。不断抚摸罗汉松,谢师傅又说,“这是中叶罗汉松,是棵雄树,没有籽的。”为此,罗汉松下没有长出小的罗汉松来。
至于罗汉松树干上的树洞,谢师傅说,那是曾经被砍过的“伤疤”。此外,多年前罗汉松还遇到过白蚁危害,差点死掉,幸好及时发现后得到了白蚁防治人员的防治帮助。
罗汉松种在裴坟庵,裴坟庵是纪念唐朝宰相裴休的。那裴休又是何许人也?据查,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是晚唐的一代名相。唐宣宗期间,裴休曾官至宰相,在位五年,积极改革积弊。后因直言进谏,被贬职。确实,裴坟庵也是为追念他而建。据万历《湖州府志》“陵庙”篇也有记载,裴休墓地在“丁山之阳”。丁山,便是乾元镇的这座丁山。
裴休死后,其庐墓缘何在德清?据了解,大致有三种原因:一,裴休曾做过盐铁转运使,对江浙沿海地区比较熟悉,有可能到过德清,对德清“水栅横舟闭,湖田立木分”的江南水乡多生眷恋之情,遂于死前嘱家人远葬江南。二,其后代迁徙德清,建庵奉祀。三,裴休在位时改革积弊,为德清做过不少好事,死后百姓追念他,便虚拟一座坟墓(相当于衣冠冢)并建庵庙,让其享世代祀祭。但无论哪一种原因,筑墓、建庵、植树都不会距离裴休去世的时间太久。
而裴休墓地在“丁山之阳”这个说法,与81岁的丁山坝当地居民顾水荣所见一致。“裴坟庵大门前那幢房子,原来就是有个墓碑,我们小时候还在,四周都有石碑围起来。”顾大爷说的那幢房子就在丁山的南面(阳),而那里应该就是裴休的墓地。文革期间,墓地被拆毁,后来原址上被当地居民造上了房子。
说起那棵罗汉松,顾大爷说,从他小时候起,罗汉松几乎和现在差不多大小。“从小我就在裴坟庵上学,这棵罗汉松至今没什么变化。”他说,从前的裴坟庵,办过学、当过仓库、养过蚕,当地居民都知道,这棵罗汉松颇有来历,为此大家都对它很敬畏。
不过,罗汉松还是被人砍了树枝。“以前人穷,结婚都要做家具,有个人家里没钱,就去砍了一些粗的枝干去。”顾大爷说,又有一年,罗汉松不知什么原因快不行了。他们丁山坝的当地居民就给罗汉松浇了花坛,还竖起了要求大家一起保护的牌子,罗汉松竟然活了过来。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