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被这些坑人的“套餐”套牢
“我都没定制什么套餐,却每月无缘无故新增了‘彩铃’和‘虚拟网包月’两项业务。”一款固定电话绑定手机套餐的消费,最近让消费者陈先生伤透了脑筋。
三年前,陈先生在当地一通讯运营商营业点办理了固定电话绑定手机的套餐,合约期两年。陈先生使用两年到期后,运营商也没有以任何形式通知他是否续用或者变更等业务。
今年8月底,由于电话欠费,陈先生跑到营业点去缴费,他查看电话清单后,发现原有套餐无缘无故新增了“彩铃”和“虚拟网包月”两项收费业务。
“费用是不高,但是他们并没有征得我本人同意,就私自帮我定制了套餐,而且已经绑定有一年多了。”陈先生抱怨道,这些业务是默认的,用户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面对陈先生的质疑,该运营商表示,这是系统自动生成新套餐。后经双方协商,退还了陈先生一年多来多收的电话费用。
不单单是陈先生,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手机套餐多如牛毛,像无孔不入的“牛皮癣”,为了吸引用户,大打“话费反馈”、“获赠积分”等,新业务层出不穷。用户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市民甚至认为,电话套餐已经越来越像玩文字游戏。
在银行上班的小陈曾经有过这样的遭遇。她之前买了一个手机号,营业员说“用多少返多少”,禁不住营业员的“苦口婆心”,小陈选了一款套餐。小陈坦言,一个月下来,钱不仅没少花,反倒比平时增加了不少。而退掉套餐后,每月竟然能省下近100元话费。
市民沈先生告诉记者,有些业务看上去挺吸引人,比如接听200分钟10元为例,算下来接听1分钟只要5分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谁能控制一个月恰好接听200分钟?少于200分钟便是浪费,超过200分钟则更危险,有可能接听一个电话就花掉几十元。因此,占便宜的都是运营商,用户时常提心吊胆。
消保委提醒消费者,目前运营商推出的套餐,尤其是绑定套餐,大多带有附加条件。在办理相关业务之前,要向营业员详细了解计费方法、承诺使用期限、最低消费金额等等约定信息。定期查询话费账单明细,发现内容包含不明消费项目的及时与运营商联系,有不合理收费可以要求相应赔偿;签订使用协议后要保留好原始单据,以便维权。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