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德清新闻

雷甸镇下高桥三兄弟为治水“让路”

发布时间:2014-09-12

雷甸镇下高桥村有三个兄弟,老大叫沈勤根,老二叫沈勤国,老三叫沈勤富。10多年前,三兄弟先后养起了猪,存栏规模都在300头以上。今年4月,老二还没等镇村工作人员上门做思想工作,主动拆起了自家的猪棚,挥泪砸“饭碗”。老大和老三受其影响,也下定决心给自家的猪棚来个大刀阔斧的改造提升。

昨天上午,碰到沈勤国是在下高桥村委,空闲下来的他,这段时间觉得心里空空荡荡的,来村里“串串门”,聊聊天。说起主动拆猪棚的事,他淡然一笑:“没什么大道理好讲,养猪是邋里邋遢、污染环境,想想还是关了好。”

交谈中得知,44岁的沈勤国曾在雷甸的企业打过工。当年,看着人家养猪收入还不错,就和妻子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搭建了近千平米的猪棚,从此开始了养猪生涯。起早摸黑,在他心里,养猪是致富的手段。话语中,他仍流露出有些不舍。

打开了话匣子,他还带着记者去他家的猪棚转了圈。只见猪棚前面是一条小河,老远还能闻到阵阵臭味,旁边就是他的家。棚内猪圈已拆除完毕,不少猪食盆堆放在角落,显得有些寂静。沈勤国打趣地说,猪棚拆了,妻子倒也支持,因为至少不用再闻猪臭味了。

不养猪了,家里就没有了收入来源,损失估计有10多万。但尽管如此,沈勤国也没什么抱怨。“拆么,多少有损失,也免不了心疼,不过镇里还有一定补助,我们自己再承担点,挺挺也就过去了。”沈勤国中肯地说。接下来,他打算和妻子去附近的企业去打工。

沈勤国如此明事理,这还真多少让该村党总支书记胡卫荣有些意外。因为大伙都知道,沈勤国这人平时脾气有些倔,要是自己不愿意,这思想工作比较难做,而且他也不是党员,这次竟然也没提什么要求就主动拆猪棚了。

看着老二拆得如此爽快,老大和老三也有些坐不住。他们两家的猪棚目前不在拆除范围内,也没有硬性规定要改造提升。可是,他们还是决定好好改造提升下,把污水处理池等设施建起来,也不再打算扩大规模,今后有合适的机会就转型。这不,听说镇上组织养猪户去参观学习其他乡镇养猪场的改造工程,两兄弟赶紧报了名。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

浙江德清试点医保城乡一体化 [2016-08-27] 湖州德清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 [2016-08-27] 浙江德清试水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惠... [2016-08-27] 德清智造踏“云”奔跑 [2016-07-29] 老宅改精品民宿 德清民宿和地理“... [2016-07-29] 美翻!莫干山劳岭村老宅成度假民... [2016-07-23] 以城乡一体化改革为龙头 德清“击... [2016-07-23] 专家畅想德清通航产业未来 [2016-06-21] 莫干山上了今年9省的高考卷 德清... [2016-06-14] “十一”黄金周 我县旅游入账9.4...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