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堂庙考古获多项重要发现
位于德清经济开发区龙山村的胡堂庙,在村民们眼中是未来的安置小区,在考古人员眼中则是一个已调查登记的原始青瓷窑址。前段时间,在开发区、龙山村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清县博物馆联合对胡堂庙区域的文化遗存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结果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个原始青瓷窑址,其遗存之丰富、遗迹单元之复杂,已远远不是一个窑址所能涵盖。
源头为马桥文化
在接近山顶的探沟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个直径为1.2米的红烧土遗迹和1条不规则灰沟,出土泥质灰陶豆把、鼎足和夹砂红陶高领罐残片若干,从器形上看为马桥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此外还采集到了石犁、石刀,证明此处早在32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马桥文化是中国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类型,距今约3200~3900年,为江南地区的史前文明,被视为太湖流域(包括杭州湾地区)的一个典型遗存。从年代上来讲,马桥文化紧接着良渚文化,但文化面貌上截然不同。它继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因素,其年代大致与中原的夏和商相当。
又一处原始瓷重要窑址
在发掘区的西北部,考古人员发掘了直径3米左右的原始青瓷堆积坑,出土了原始青瓷甬钟柄(长甬)、勾鑃钲部、三足鉴残片、镇、瓿及铺兽形耳残片若干,原始瓷镇有褐色填彩痕迹,甬钟柄、勾鑃局部纹饰精美,尤其是铺兽形耳线条粗犷、棱角分明,与绍兴梅山出土的战国瓿一致。
考古人员据此认为,此原始瓷堆积时代为战国,是我县又一处烧造原始青瓷礼乐器的重要窑址,其纹饰、器形之精美甚至要超过2007年发掘的亭子桥窑址,它和亭子桥一样都是越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原始瓷生产基地和窑场,承担了官方甚至王室贵族烧造仿青铜礼仪用器的任务,是专门为越国王室贵族烧造高档生活与丧葬用器的窑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有了早期“官窑”的性质。
汉唐时期为公共墓区
此次在胡堂庙区域共清理出汉至明清墓葬20座,包括汉六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0座,明清墓葬各1座,其中4座墓葬残留券顶(汉六朝3座,唐代1座),有3座墓葬发现有排水沟。
从这批墓葬中共出土了泥质陶灶、铜镜、铁剑、青釉盘口壶、灯盏、黑釉盘口壶、青花碗等30余件随葬品,还有“开元通宝”“顺治通宝”钱币若干,其中“顺治通宝”钱币和明代“志”字款方形寿字青花碗同时出现,为考古人员提供了断代依据。
首次发现宋代小规格建筑
在发掘区的西南方,考古人员揭露了南北向的砖地袱一条,长5米,经解剖,在砖地袱两头发现了方形柱础、粗砂质水缸、砖砌台阶、柱洞等,由此判断,这是一个宋代建筑遗迹。另据道光《武康县志》卷十一记载:“古月庵,在县东北二十里方港村,旧名胡堂庙。”此条记载未说明其时代,虽然当地百姓把发掘区称为胡堂庙,但此建筑遗迹是否就是历史上的古月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十二年专业建站,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
建站热线:4008870572,13905827262
县府网:660262